中工娱乐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来象山高泥村,看大黄鱼产业给村民带来的好日子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4-12-06 17:29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原标题:来象山高泥村,看大黄鱼产业给村民带来的好日子

12月5日,记者来到宁波市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这个偏僻的小渔村从90年代初开始尝试养殖大黄鱼,村民用铁丝、柴油桶,自己动手拼凑出了第一个养殖网箱。

现在,全村超过60%的村民从事网箱养殖,养殖面积有3000余亩,网箱3000多个,养殖的大黄鱼和鲈鱼远销韩国、日本等地,养殖年产值达1.4亿元,平均户年收入超30万元。

从位置偏僻、交通落后、经济薄弱的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浙江省未来乡村首批试点村、浙江省最大的网箱养殖基地,大黄鱼产业给村民带来了踏踏实实的好日子。

养殖大黄鱼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泥人开始尝试养殖大黄鱼,但大黄鱼抗低温能力低,一到冬天就大量死亡。怎么办?那就把鱼苗漂洋过海拉到南方去过冬。就这样,高泥的黄鱼养殖产业慢慢兴起。时间长了,渔民们觉得每年这样来回折腾也不是长久之计,要想真正做大产业,还得再谋新招。

第一张牌是“科技”。根据“以种适地”“以地适种”理念,高泥村主动走出去、引进来,1997年引进了一家公司——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2000年开始培育岱衢族大黄鱼,2002年第一批鱼苗在高泥村投放,结束了大黄鱼冬季迁徙过冬的历史。

通过种质创新,苗种不断更新迭代,高泥村建成了国家级大黄鱼良种场,打造了全市最大黄鱼养殖基地,与16家科研院校建立合作机制,先后培育了岱衢族大黄鱼、小黄鱼、梅童鱼、马鲛鱼、银鲳等26个品种,填补国内空白品种5只,省市空白品种21只,为大黄鱼高效养殖提供了良种保证。

鱼种问题解决了,怎样提高养殖效率呢?高泥人决定对黄鱼养殖网箱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的绿色网箱使用碳纤维、PE等环保复合型材料,最大能抵抗12级台风,养殖空间削减了20%,鱼苗成活率提高了15%,网箱利润从200元/平方米提高至600元/平方米。

黄鱼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怎样更好地打开销路、卖出好价钱呢?

“我们组建了‘海韵水产合作社’,由政府、企业和养殖户三方共同参与,规范行业标准,推行订单生产、统一销售,从而拓宽销售渠道、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议价能力,黄鱼销售价格普遍高于市场3元/斤,为养殖户带来了更好的效益。”黄避岙乡旅游发展专员史笑露介绍。

第二张牌是“改革”。因为长久以来没有明确海域权属,老百姓为了增加收益无序扩张养殖规模,造成网箱摩擦碰撞、妨碍海面通行、白色垃圾等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2019年,象山县以黄避岙乡为试点,实行养殖用海“三权分置”改革。

“三权”包括海域所有权、海域使用权和海域经营权。海域所有权归国家,海域使用权通过公开招拍形式出让给国有公司,国有公司再租给养殖户,养殖户享有经营权。租金收取适度让利给老百姓,确权前原有的养殖户,10元每平方;新增养殖户以40元每平方为起拍价,进行公开招标,租金的20%作为村集体管理收益,每年村集体可以保底收益50余万元。目前全乡浅海滩涂养殖用海15宗海域挂牌出让,面积608公顷。通过这种改革,推动黄鱼养殖统一组织、集中管理,实现了生产方式转变提升。

同时,县里还在不断探索推行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改革,推动海域管理从“平面”向“立体”、从“二维”向“三维”转变。西沪港内根据不同类型的用海活动进行立体分层确权,将海域分为水域、水体、海床三层,在水体和海床上分别进行鱼类和贝藻类养殖,贝藻类可以净化水体,增加水中的含氧量,降低鱼类的病死率,从而实现了生态循环养殖的要求。

在发展壮大黄鱼产业的同时,高泥村积极探索从“卖特产”向“卖体验”转变,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西沪港渔旅融合示范项目”启动,渔旅融合海上综合主平台以青年与海、渔旅新部落为营造手法,构建养殖垂钓、餐饮休闲、海上综合服务等功能,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休闲平台。海上渔旅平台填补了象山乃至宁波滨海旅游发展中海上休闲体验项目的空白,走出一条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破局之路。

产业的兴旺助力村庄的共富,让更多群众共享了发展成果。高泥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50万元每年,同时,筹集资金200万元建成村集中养老服务中心,每年约有50万元用于“一老一小”、群众医疗保险补贴等公益性项目,真正做到了产业致富成果人人共享。(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周子元)

责任编辑:柳阳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