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世光 通讯员 支京阳 肖瑶
阅读提示
在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的名字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位石油工人的心中。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仅是大庆油田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为了将这一精神代代相传,大庆油田在宣传方式上不断创新。在铁人王进喜101周年诞辰之际,大庆油田文化集团AI技术创新应用工作室(下称“AI工作室”)使用先进的AI技术,将演员的表演进行数字化处理,成功打造“数字铁人”,对铁人形象实现了高度还原。
绿幕摄影棚内,一个神似铁人王进喜的人挥舞手臂,演示着石油钻探工作,仿佛就是铁人本人穿越时空而来,这就是“数字铁人”生成素材的拍摄现场。
在无限接近铁人真实形象的设计背后,是工作室一路的艰辛探索,更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再现。
从零开始,铁人重塑
“重塑铁人”的过程充满挑战。
“打造‘数字人’首先需要有面部超过10分钟以上的视频,才能充分捕捉人物的动作和面部表情。” AI工作室成员焦蕾说道。由于年代久远,铁人的影像资料的数量极为稀少,且影像时长、清晰度都不达标,“我们现有的影视资料没有正面超过30秒的画面,而且画质连最基本的标清都达不到。”团队现有的素材完全无法实现制作数字人所需的面部数据的要求。
他们与各个做过数字人的机构与单位交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但“数字铁人”面临的难题与其他数字人案例都不相同。“比如‘数字屈原’这个全虚拟的人物,没有具体的形象,所以可创造发挥的空间很大;而‘数字钱学森’的时间跨度相对小一点,而且有一定的影视资料基础,可以做出来。”焦蕾说。
团队面临的“数字铁人”难题介于两者之间。一方面,历史中留存了铁人的人物形象,公众对于铁人形象有一定的认知,可自主发挥的空间过小;另一方面,现存的影视资料不多,不足以生成铁人的数字形象。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团队最终决定根据生成数字人的基础要素,即人物的正面动态视频,“无中生有”——采用演员演绎的方式提供生成素材。
为了保证形象的相似度,他们邀请到了曾在铁人诞辰百年活动中饰演过铁人的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张志忠来参与数字铁人的制作。
还原细节,精益求精
团队虽然找到了“再塑铁人”的方法,但是如何让呈现的“数字铁人”最大程度复原铁人形象,远比想象中复杂。
虽然张志忠形象与铁人相近,但在体型、面部特征方面仍有着较大的差距。比如,“数字铁人”需要还原40岁左右的铁人形象,但演员的年龄已近70岁,面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细微差异,这也是团队成员之前没有想到的问题。“我们只在台上看过张志忠老师表演,没近距离接触过,到了拍摄现场才发现有这个问题。”焦蕾回忆道。虽然演员在形象上已经十分接近了,但是团队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缩小差距,团队还决定通过后期的影视制作对铁人形象进行处理,通过修改面部特征来使最终的呈现更加接近铁人。
在修改面部特征的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当属“遮罩处理”。“遮罩”的原理近似于在原有的人物形象上增加一层“面具”,通过调节这层“面具”更改面部的皱纹、表情等细节。团队需要对“数字铁人”中出现的5000多帧的画面逐一进行精细的调整,才能确保“数字铁人”的形象完整、完美。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同样遇到了诸多困难,如面部涂层过于明显、接缝处过于清晰、不自然等问题,只能通过一次次地修改,一点点地模糊处理,甚至人为的“造旧”一个视频来完善不自然的地方。
不仅如此,团队又特意邀请了大庆油田以画铁人闻名的画家王顺伟进行指导。王顺伟生在油田,长在油田,多项作品入选各大展览。他发现了更加细微的不同:铁人的眉间距要更宽一些、鼻头要比正常人大一些。这些细节甚至精细到0.2毫米。然而,调整这些细节意味着已经完成的面部“遮罩”需要全部重新制作,近乎从头再来。但团队成员仍坚定选择了重做。“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但是相比第一遍,这次的制作更加得心应手,效果较第一遍也有很大提升。”焦蕾说。
“很像,很逼真。”铁人王进喜的家人们在看到这个AI数字形象后非常感动。
接续创新,精神永传
经过无数次细节的调整和创新工作室成员的不懈努力,“数字铁人”的成品终于在铁人王进喜101周年诞辰之际呈现在众人眼前。
“我们现在已经把这个AI技术融入铁人精神的宣讲之中了。”苏爱华是大庆油田铁人纪念馆的馆长,据她介绍,特别是在面向中小学生的宣讲活动里,铁人爷爷“亲自”讲解的视频是孩子们特别愿意看的。
此外,苏爱华还告诉记者,未来,铁人纪念馆的展陈还要跟AI铁人进一步融合,从而让参观者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不要小看这种沉浸式感受带来的感动。”苏爱华透露,今年7月1日,他们利用一段修复后的铁人声音组织了一次特殊的党课。通过“原音重现+历史讲解”的方式在大庆油田川渝项目部给远在他乡的大庆油田职工送去了一堂鲜活的党课。当铁人的声音出现在现场的时候,有的职工现场掉下了眼泪。
在成功打造出“数字铁人”后,团队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们表示,已经有了“数字铁人”2.0版本的设想。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教训,他们打算从素材拍摄之初就着手进行面部还原,针对面部细节不匹配等问题,通过影视特效化妆进行处理,如此一来便能使后期制作时拥有更大的可修改的空间,让“数字铁人”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他们还设想引入更加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语言大模型的训练能使“数字铁人”具备与人进行对话和交流的能力。
除了对形象的优化和创新外,团队还计划将“数字铁人”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他们希望将这一形象融入油田的文化建设和宣传教育中,让更多的人了解铁人的事迹和精神,在新时代继续传承铁人的精神。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