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余
上周,我选择了一家拥有激光巨幕的影院,观看《风流一代》,也想以此表达对于贾樟柯导演的敬重。
因为映后有主创见面会,观众比想象的多一些。见面会上,观众提问踊跃,专业范十足,贾樟柯、赵涛伉俪,一派谦卑,诚诚恳恳,回答得体,且屡屡发人深思。
文艺片名导名演员和文艺青年如此惺惺相惜、温情脉脉的画面,在北京今年最冷的冬日里,尽显暖意。
必须承认,我喜欢也珍惜这样的美好画面,但仅从个人观感而言,我却很难掩饰自己对于影片的失望。
《风流一代》讲述了女主人公巧巧从千禧年代开始,跨越21年直到当下的情感历程。这样的立意毫无问题,看似还非常迷人,但从呈现效果看,女性的成长、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与影片的核心内容似乎有些割裂了。影片三分之二的内容,是贾樟柯旧时拍电影时留下的数字影像,这些在剪辑室里完成的画面,和那些带有时代印记的音乐,共同组成了电影叙事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粗粝、真实,也非常动人,有冲击力,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的确显得过于杂乱和随意,逻辑性欠奉,除非你是贾樟柯电影骨灰级的影迷。
以纪实性、背景性为主的叙事方式,显然削弱了影片叙事性更强的最后三分之一部分的内容,这恰恰也是贾樟柯最想表达的:在时代的洪流中,人如何一直坚持往下走,不被潮流冲走(影片英文名为Caught by the tides,意为被浪潮卷走)。以巧巧寻找爱人为主线的剧情单薄、牵强,充满各种槽点,无法引起观众共情,而主体内容又过于喧宾夺主,观众不买账、选择用脚投票,也就不足为怪。
据统计,《风流一代》豆瓣评分仅为6.2分,电影上映5天,票房392万元,预测总票房568万元。日票房更是低至35万元,让人唏嘘不已。
而网络上,则充斥着各种调侃和恶搞,有人说这是金曲串烧,有人说这是赵涛版MV,有人说,“22年的边角料拼成了一部新片”。有人调侃混剪,“这哪是电影里加混剪,是混剪里加电影啊”;赵涛被反复推回车里11次的镜头,则被网友戏称为“鬼畜镜头”,“这都不是《涛声依旧》了,这是《涛涛不绝》”……
无须怀疑贾樟柯对于电影的深情,就像他自己说的,真情实感一直是他的护身符。他也有理由认为,自己在拍这部片时,“找到了自由”,《风流一代》是他最想达到、最想靠近的一种电影形态。但当影片无法引起公众共鸣时,所有这些都将止于个人表达。
贾樟柯形容自己拍电影,是“咬紧牙关站立着,拍自己想拍的电影”。这样的姿态,非常让人尊敬,但电影终究是要给观众看的,而主要不是靠电影人(包括影评人)言说的。没有观众捧场,再好的电影也都会差点意思。
贾樟柯已经有足够的资格自恋和“寻找自由”,但他依然无法漠视掏钱消费的电影观众。当那天见面会上,主持人带领粉丝齐喊:“《风流一代》,票房大卖”,当影片以数字22作为营销——影片历经22年制作完成,11月22日全国公映,将以限时上映22天的方式,“共同深情告别我们一同走过的22年时光”,这就注定了,该片从一问世开始,就不是用来自娱自乐的。
所以,贾樟柯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咬紧牙关拍自己想拍的电影,然后呢?对于导演来说,贾樟柯依然年轻,我们期待他在未来,少说些话,少写些文章(虽然他的文字是那么好),多拍些足以传世的好电影。
电影人,用电影说话,没有比这更酷更公平的事了。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