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改赋能 向“新”而进(主题)
——江西深入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笔(副题)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化先 陈旻
信息化现代厂房鳞次栉比、自动化生产车间一尘不染、数字化控制中枢秩序井然……近日,记者走进吉安市木林森实业有限公司生产一线,蓬勃发展的景象映入眼帘。
进入位于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西瑞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自动化车间,机械手臂高效作业,智能生产线整齐排列,工人熟练地操作自动化生产设备。
这一幅幅企业与工人同成长共奋进的发展图景,是全省深入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缩影。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由省产改协调小组统筹推动,江西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以下简称“产改”)持续走深走实,全省工会系统围绕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五大任务,在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务实举措基础上,构建技能形成体系,搭建产改工作平台,支持产业工人创新创效,不断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畅通渠道,让工人有劲头、有奔头
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实施,在我省产业工人队伍中引发强烈反响。
谈到产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安市木林森实业有限公司设备维修工程师宁星星感慨道:“我从一名普通技能工人成长为技术能手,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产改让我成就梦想。”
“产改赋予我更多学习提升的机会,让我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服务员成长为石油炼化装置的技师班长,进而成长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贡献智慧。”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炼油运行四部操作工郭大为表示。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省总工会经济技术部负责人表示,我省深入推进产改以来,持续探索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途径,为产业工人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广大产业工人工作有劲头、事业更有奔头。
拓宽成才通道。我省持续加大面向新兴产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小微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力度及覆盖面,推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鼓励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申报专业技术职称;打通职工职务和技能晋升“双通道”,开展“师带徒、匠带兵”活动,构建了技师、工匠、“大师”梯次成长体系,先后培育技术工人5.16万人。
拓宽激励通道。近年来,我省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年度收入分配领域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扎实推进《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落地落实,促进技能人才待遇稳步提升。支持企业出台职工技能等级与晋升、薪资、福利挂钩的激励性政策,打破企业高技能产业工人晋升渠道窄、收入分配不均匀等壁垒,形成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局面。
赛场育匠,激发职工创造潜能
9月,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陕西西安举行,我省获奖工种、获奖人次创下参加历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的最好成绩。省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大赛江西能取得多项成绩的显著突破,得益于近年来我省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持续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全省“天工杯”劳动和技能竞赛品牌,蓬勃开展创新创造活动,激发职工创造潜能。
技能是产业工人的立业之本。一项项技艺,一个个创新,是检验产改工作成功与否的试金石。为了培养新时代的工匠人才,我省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和技能竞赛,赋能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技能形成体系初具规模。我省制定出台《江西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表彰激励制度;建设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等3家省级工匠学院和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木林森产业学院等61个现场工程师产业学院,实施工学交替培养,在一线岗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以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发职工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围绕支持“1269”行动计划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开展江西省“振兴杯”职业技能竞赛,覆盖64个项目(行业、院校),涉及竞赛职业(工种)260个;精心组织江西省“天工杯”系列赛事,带动岗位练兵193万人次。推出“百千万创新工程”,开展职工“五小”成果评选,积极引导广大职工参与创新创造,通过小切口、小成果、小产品,激发职工创新活力。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