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单位:天门日清生态治理有限公司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企业如果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之中长久生存,就必须对创新行为进行探究,对创新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青年在科技自立自强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像一股力量,以青春之名,铸就科技之光,照亮企业前行的道路。今天,让我们走进长江大保护项目,走进三峡基地公司三峡生态环境投资有限公司,聆听一段关于青年科技创新的故事,见证团队用智慧与汗水书写下的亮丽篇章。
故事开篇:梦想的种子
故事的主角是几个来自三峡基地公司三峡生态环境投资有限公司的青年才俊,其中团队负责人邓森于2013年毕业,先后7年在施工单位参与白鹤滩、乌东德及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2020年9月,他响应关于长江大保护的号召,进入公司开展项目管理和科技创新研究。工作期间,他获得过公司级的各类科技奖项11项,专利11项。2023年7月,在接到职工技术创新任务时,他立即组建创新团队,并组织大家进行了现场踏勘,确定了创新的课题名称。
这支团队,既有资深的高级工程师,也有高校精英,他们共同怀揣着对科技创新的无限热爱与憧憬,汇聚在长江大保护天门这片充满活力的创新热土上,誓要在企业发展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破冰之旅:挑战与机遇并存
张家大湖综合治理工程位于湖北省天门市,湖区周围居民密集,农田多,配电多为民用电。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三座巡湖防汛道路桥梁,桥梁重要部位施工涉及板拱、桩等结构,且多为受力主钢筋。为解决传统受力主钢筋切割效率低、质量控制难、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团队成员展开讨论后进行了任务分工。
起初,项目的进展并不顺利。面对行业内的技术壁垒和公司年度任务的压力,在时限2个月的时间内,青年团队面临巨大挑战。受传统小型钢筋切割机与滚丝机分开作业的局限性、联接装置不断尝试失败的多次性、市场设备更新的快速变化性以及公司年度任务的压迫性,每一项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和智慧。但正是这些困难,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创新火花。在前期失败的基础上,团队成员开始尝试边制图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的方式以提高研究效率,力求在钢筋加工领域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创新突破:智慧之光的绽放
经过团队成员2个月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终于,一项名为“钢筋切割与滚丝一体化联接装置”的创新成果问世了。
在此过程中,常常能够看到团队成员忙碌的身影。炎炎夏日,邓森同志顶着老婆怀孕的压力,往往既要处理项目现场工作,又要赶回公司与团队一起进行设计图纸的研究。经过1个月的努力,他终于带领团队完成了设计图制作和创新成果初步研究,比规定时间提前了10天完成了钢筋切割与滚丝机的组装。为保证成果的实施与应用,张家大湖项目负责人、小组成员协调人万磊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了创新成果的调试。肖文浩通过研究滚丝机上固定装置固定钢筋,确保了现场钢筋切割的安全;张学文对钢筋切割、滚丝的时间及成品率进行了检查,发现30多项问题,提出了简化改进意见;陈萌通过记录钢筋切割、滚丝时间及成品率,在大量数据统计及分析后,提出了主要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创新成果在场地受限、用电受限的情况下,主要解决了传统钢筋切割与滚丝分开作业的问题,提高了钢筋滚丝效率和切割质量,降低了安全风险,节约了成本。
成果应用:公司发展,惠及社会
调试完成的“钢筋切割与滚丝一体化联接装置”在张家大湖现场首次得到应用,因其良好的应用效果,已在公司内部逐步推广。为更好地惠及社会,该成果也陆续申报了奖项。
2024年1月18日,“钢筋切割与滚丝一体化联接装置”获得三峡基地发展有限公司一等奖,为三峡生态环境投资有限公司目前所获最高奖项。该成果的获奖,为公司树立了科技创新的典范,激发了公司更多青年同志投身于科技研发的热情,共同推动公司产业转型升级。
同年3月,三峡生态环境投资有限公司又为此成果申报了中国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和行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奖项。同年7月,又向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申报了创新奖项,并参加了8月份在安徽芜湖组织的成果发布会。团队希望借此机会将该项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结语:青春不息,创新不止
回望这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旅程,三峡生态环境投资有限公司的青年科技团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不息,创新不止”的深刻内涵。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写下科技创新的亮丽答卷,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团队成员将继续以科技为翼,以创新为帆,引领企业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