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花生育种专家”许燕:技术创新勤耕耘 花生变身“金豆豆”

来源:南方日报
2024-12-12 13:41

原标题:

“花生育种专家”许燕:技术创新勤耕耘 花生变身“金豆豆”

南方日报记者 张伟炜

近日,当记者见到许燕的时候,她刚从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汕头农科所”)花生育种基地回来:“这几天花生收获,我去田里选种。发现了不少优良花生新材料,挺高兴的。”

不在办公室,就在田间地头。这是许燕多年来的日常,即便当上汕头农科所粮油育种推广研究室副主任后,这习惯一直未改变。

脚上有泥土,心中有方向。18年来,许燕奋战在花生遗传育种、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第一线,以自己的所学所思,用心用情推动科技兴农事业发展。她参与或主持育成的花生新品种已在广东、海南、福建、江西等省份推广种植超1000万亩,带动农民增收约20亿元。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广东好人……诸多荣誉加身的许燕仍坚守初心:“科研路上,要有耐心和创新意识,要脚踏实地,勇于追求梦想,才能在职业领域中取得成功。”

许燕在观察记录花生的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笃志科研 耐心钻研乐此不疲

做事专注、待人随和、乐观豁达、直来直去……这是许燕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头干练利落的短发,一身得体的小西装,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花生育种的情况,她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话里话外彰显着她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研究生毕业之前,许燕在西南大学读了3年农学硕士,主攻遗传育种方向。“那时候经常待在实验室,跟着导师学习植物多倍体育种及组织培养技术。”她说,育种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

在许燕看来,无论是读研究生还是正式参加科研工作,耐心是第一要义。因此,经常待在实验室是“家常便饭”,通宵熬夜更不在话下。然而,她乐此不疲。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与经济作物,在国内种植分布广泛。

2006年7月,许燕读完研究生后,入职汕头农科所花生育种研究室。“入职不久,当时的研究室主任就问我对花生品种培育有没有什么新思考,要开拓思路、大胆创新。”许燕回忆道,彼时经过思考后,她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为何不将EMS化学诱变用于花生品种培育?

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化学诱变方法,能有效地创造各种突变体,确定诱变的适宜条件能提高诱变效率,更好地拓展花生种质资源。

2007年,许燕结合实际,提议开展花生EMS化学诱变育种。尽管当时单位做花生育种的科研条件非常有限,人手也不足,不过,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最终育成了“汕油诱1号”。这也是我国南方地区首个采用EMS化学诱变方法育成并通过审(鉴)定的花生品种。

“这一花生品种丰产性突出,高抗锈病、叶斑病,品质优良。”许燕说。2018年,喜讯再次传来,“汕油诱1号”被列入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并广泛应用于生产,这让她真正体会到了做科研的价值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意义。

沉得下心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至理名言,也是他数十年如一日为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不断攻关的真实写照。袁老的这种信念,给许燕带来极大的启迪和鼓舞。

育种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一般而言,从选择亲本进行杂交、筛选,每个品种都是从众多的单株中代代选出来的,并至少经过6代到8代选育。

与水稻、小麦、玉米等大作物相比,花生是个小作物,遗传基础狭窄、多样性差,常规杂交育种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花生专用品种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育种技术研究方面,许燕不仅沉得下心,更不断勇攀高峰。

自成功育出“汕油诱1号”新品种之后,许燕先后主持育成“汕油红2号”“汕油121”2个花生新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并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她还参与育成9个花生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鉴)定,其中3个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4个品种入选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

此外,许燕还主持制(修)订《花生汕油199栽培技术规程》等汕头市农业地方标准3项,参与制(修)订汕头市农业地方标准11项。发表《EMS诱变花生珍珠红1号创制优良新种质》等科技论文8篇。

截至2023年,许燕参与育成的花生新品种已在广东、海南、福建、江西等省份推广种植超1000万亩,带动农民增收约20亿元,社会效益显著。此外,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9项,其中包括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项。

登上一座高峰,只是下一段攀登的开始。“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要不断向新的目标进发,育出更多优质品种,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经济效益。”许燕高兴地说。

强农兴农 频频下乡推广技术

头顶烈日,脚踩泥泞……每年花生播种准备、播种到收获的大半年中,许燕大部分时间“泡”在田间地头,观察记录花生的生长情况,只为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花生新品种。

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农村科技特派员。多年来,她积极向农民推广花生新技术、新品种,让大家尝到科技的甜头,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19年,有一天,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许燕像往常一样来到汕头潮阳区金灶镇旗头村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指导之余,她还邀请当地农民到一片试验田,让大家直观感受花生新品种带来的新变化。

“其实,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接受度很高,他们都积极地参加培训,听政策、学技术,培训时很认真地听讲,不时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心得。”许燕说,她带着技术下乡,希望越来越多农民借助新技术、新理念、新方式实现增收致富。

农村有广阔天地,能够大有作为。许燕表示,在跟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自己深切地感受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这需要广大科技特派员主动担负起这一重任。

不辞辛苦,才能让技术“长”在泥土里。眼下,科技特派员制度已走向全国,遍地开花。茶、果、花和菌等涉农产业都有科技特派员的身影,这也让许燕觉得更有干劲,更有目标。

“农民的种植需求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科技特派员的队伍中。”许燕由衷道,每一个科技特派员都将在各自领域里发挥作用,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生根,成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