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林占熺,1943年12月生,菌草技术发明人、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党的二十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2年度三农人物,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2000年福建省劳动模范。
1986年,林占熺发明了菌草技术——以草代木培养食用菌。受访者供图
赴俄罗斯考察调研、5天跑遍半个新疆查看菌草防风固沙效果、举办2期菌草国际培训班……金秋十月,年逾八旬的林占熺如同往常一样奔忙。
上世纪八十年代,林占熺发明了菌草技术,成功解决了菌业生产中存在的“菌林矛盾”这一世界性难题,被誉为“世界菌草技术之父”。30多年来,他带着自己研发的菌草,从福建出发,把这棵“生态草”“扶贫草”种到了沙漠里、戈壁滩、黄河边。现在,菌草技术已经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500多个县广泛应用,并推广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福世界。
攻破世界难题发明菌草技术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菌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农户大量砍伐树木用于栽培香菇、木耳、灵芝等食药用菌,主产区的树越砍越少,产生了菌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
林占熺当时在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工作,看到荒山秃岭只剩野草,感到十分心疼。“那时我就开始思考,是否能用草代替木头?”林占熺说。
1983年,在福建农学院工作的林占熺随福建省科技扶贫考察团到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悬河”高出两边耕地一两米,四周山丘荒秃、耕地沙化的场景让他触目惊心。
“许多贫困地区因种菇而砍伐树木,导致土地沙化,加剧了贫穷。”当时的林占熺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用草代替树木来栽培食用菌?这个想法在当时无疑是天方夜谭,因为全球范围内都没有先例可循。
从长汀归来,他辞去行政职务,开始专心研究“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技术。
借款建实验室,扎进山里选育品种。他采取三级系统法,用配方来筛选适合做培养基的草本植物。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1986年,林占熺发明了菌草技术——以草代木培养食用菌。
1987年,专家鉴定称,此成果“为国内外首创”。这一突破性的发明,不仅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还开辟了“菌草”这一新兴生态产业。
在林占熺的指导下,菌草技术帮助福建一些山区贫困户以较低的投入获得不错的收益。1997年4月,菌草技术被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林占熺带着6箱菌草草种,从“海这边”直奔“山那边”,抵达“苦瘠甲于天下”的宁夏西海固。
此后,凝结山海情深的“闽宁草”陆续推广到全国31个省份,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走出国门开启“菌草援外”
在林占熺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办公室中摆放着的地球仪上,标记着他的菌草技术的“全球足迹”——已覆盖106个国家和地区。
林占熺援外之旅,首站是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当时巴新大部分地区还处在原始部落阶段,技术推广困难重重。”林占熺结合当地实际,对菌草技术进行本土化改造,让这项技术更易懂易学。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菌草创下每公顷年产鲜草853吨的纪录。因为菌草让当地百姓增收致富,他们把菌草称作“中国草”,甚至给孩子取名为“菌草”。
自20世纪90年代起,他承担了多个国家的菌草援助项目,将菌草技术和中国扶贫经验推广到全球106个国家,培训国际学员万余人。
“在20多年的菌草技术国际合作实践中,我们创新菌草援外项目实施模式,以减贫为目标,把技术本土化、简便化、标准化,让农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使当地最穷苦的民众也能参与。”让林占熺骄傲的是,因为菌草技术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在国际上,菌草的英文名字就是汉语拼音“Juncao”。
被各国称作“中国草”的菌草技术既帮助农民致富,又保护了生态,小而美、见效快,推广起来成本比较低,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多年来,林占熺带领的菌草研究团队为非洲各国培养学员8000多人次,帮助非洲农户减贫致富,促进中非友好交往合作,被誉为向非洲传播菌草技术的使者。
“菌草援外”之路并非坦途,只有备尝艰辛。为什么还坚守了三十余载?“我们去的都是最贫困的地方,是真心实意去帮助老百姓,就要跟老百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林占熺说,菌草是中国送给世界的“幸福草”。
把菌草变成“生态草”
菌草株型大、产量高、适应力强,除作为蘑菇培养基外,还可大面积种植以防水土流失,或做饲料、有机肥料等。
林占熺曾满怀期待地说:“我期待菌草能在生态治理上发挥更大作用,筑起地球生态安全屏障,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生态草’。”
菌草,如何变成“生态草”的?拿平潭岛长江澳为例。长江澳是“世界三大风口”之一,常年风大沙猛浪急。除了风沙问题,平潭岛还面临着长期在海水作用下的土地盐碱化,这些都导致植物难以成活。“但是菌草在这却能稳定生长。”林占熺表示,团队在含盐量高达14.7‰的重度盐碱地,种植绿洲1号和巨菌草,3年后含盐量降低至1.3‰。
“菌草是生态治理的先锋植物。它根系发达、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广,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保水保土。林占熺介绍,其中,巨菌草高度可达7米,富含内生固氮菌,可在坡地、沙地、盐碱地快速生长,能有效改良盐碱地。”
“运用菌草技术可将盐碱地改造为良田,进行海岛滨海生态治理、改良滩涂盐碱地的土质,是行之有效的实践创新。”2022年6月,现场考察的院士专家对此表示充分肯定,指出平潭海岛滨海菌草防风固沙试验的成功,对世界岛国开展生态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过去十几年间,林占熺团队选育出从黄河上游青海省到下游山东省均适宜种植的巨菌草及绿洲系列菌草品种,在黄河两岸建立起菌草生态屏障。
当下,林占熺正和团队致力于将黄河流域的菌草治沙治水保土技术和经验复制到尼罗河治理上,让流经非洲九国的尼罗河更好地造福非洲,让“母亲河”变成造福当地人民的“幸福河”。
如今,在林占熺的带领下,菌草的应用领域已远超“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的最初定义。菌草产业已成为一项保护生态、带动增收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梁凯鸿)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