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陈进周,生于1955年,福建龙岩上杭人,农民技术员。主持过90余项农业科研课题项目,鉴定水稻品种31563个,筛选抗病品种3325个,推荐大田示范品种289个,推广面积900万亩,亩产增加8%-12%,增加经济效益6亿余元。先后获得上杭县“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科技示范户”、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先进工作者”、省“学科技、用科技”标兵等荣誉称号,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坚守山区四十多年,一生献给了水稻事业,他就是国家水稻抗性基地、福建省水稻新品种抗病鉴定试验基地负责人陈进周。
国家水稻抗性基地、福建省水稻新品种抗病鉴定试验基地负责人陈进周。受访者供图
青年立志为民解忧
1978年,从上杭县“五·七”大学农技班毕业的陈进周,回乡担任了农民技术员,从此与他脚下的这片稻田结下了长达四十多年的不解之缘。1980年,茶地大面积推广早稻红410、温选青,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稻瘟病肆虐了整个茶地,农民半年心血颗粒无收。身为生产大队科研组组长的陈进周将这些都看在眼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稻瘟病。
来年开春,陈进周便收集了78个水稻品种,建立起一个抗稻瘟病鉴定圃,自此开启了他的水稻研究之路。虽然在农技班里学习了一些水稻培育方面的知识,但要对付稻瘟病还远远不够。为了更好开展研究,陈进周一边自费报名参加了农函大学习,另一方面,他积极主动地向专家请教。按照规定,种苗种下后需要每3天观测记录1次水稻的生长情况,但实际上,陈进周和同事们几乎每日都要到田里观察并做好数据记录。盛夏时节,他蹲守在高温高湿的稻田里,不一会儿就是浑身大汗,他还要踩进泥里一丝不苟地观察、寻找、记录,有时候下午两三点钟都顾不上吃饭,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
初心不改坚守稻田
水稻抗性研究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一个新品种的鉴定耗时三五年是常态。在长期大量枯燥的重复性工作,以及结果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陈进周选择默默地坚持。多年积累下来,他带领的团队记录了数十万株水稻的栽培信息,基地发展也逐渐步入正轨。
1995年,省内一家种业公司看中了陈进周优秀的科研能力,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当时有一家公司,叫我去当技术员,开的价是(月工资)5000块。但当时我承担了国家和省里的一块试验地,要去的话,我就要抛弃这个试验地,心里有愧。”陈进周说。
白首心不移,终成青云志。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最初小小的鉴定圃已经发展为国家级水稻抗性研究基地。目前已规划建立抗病选育良种鉴定圃26亩,试验区63亩,主要承担国家、省、市农业科研院所(校)及种子管理部门的水稻抗病育种和新品种的抗性鉴定工作,并与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合作,在茶地镇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分站。截至2019年,陈进周共试种和鉴定品种31563个,筛选出抗病品种325个,推荐大田示范品种189个,推广面积900万亩,亩产增加8%-12%,增加经济效益6亿余元。
发挥余热造福桑梓
在茶地镇,提起陈进周的名字几乎是无人不知,这不仅是因为他在水稻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同样也是他尽心尽力带领家乡人民共同富裕获得的认可。
作为茶地镇农民技术员的陈进周,自觉担负起为茶地镇培养新农人的重任。近年来,陈进周劳模工作室共开展100多期农技科普培训班,走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现场指导。
“茶地村南坑塘有30多亩深烂田常年荒芜,我们家庭农场想流转耕种,有无适合深烂田种植的稻种,如何耕作,解决深烂田产量低的难题。”“深烂田要特别注意选种和管护,你们耕作时我会全程指导。”这是陈进周与当地一家农户的对话。2022年1月,陈进周得知当地青年高浪钦有意回乡发展艾草行业,他立刻上门鼓励指导,坚定了年轻人回乡创业的信心。项目启动后,陈进周积极给予帮助指导,2023年1月,“艾在西田”艾草产业综合体项目正式投产,开发推出各类艾草产品38款,年产值300多万元。
在陈进周的带动下,茶地镇积极发展种粮大户、村农技员、科技示范户,发起成立茶香米合作社,注册“茶香米”商标,为农户们给予良种提供、技术指导、上门收购等一条龙服务,带动100多户种植大户,流转500多亩种植田。
“我将继续做好水稻抗病性鉴定工作,培育鉴定出更多的良种,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努力。”陈进周说。(曹永荣)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