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上新” 职教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新闻:日前,教育部更新发布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增设40个新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个、高职专科专业20个、职业本科专业17个,增设数量是自2021年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发布以来最多的一次。
点评: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龙头,其设置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市场需求。此次职业教育专业迎来大调整,并“上新”40个专业,对于提升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积极意义。
新增专业重点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面向先进制造业、数字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新增相关专业占比超过50%。这些新设专业不仅提高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应根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要依据区域功能定位、优势特色产业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既要及时快速,又不能盲目跟风,切忌一哄而下老专业,一哄而上设置新专业。
牵线搭桥 让成果转化活跃起来
新闻:前不久,一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会在兰州新区举行。来自十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代表与多家企业就一系列科技成果的转化项目达成合作。这些项目涵盖有色矿石分离技术、敦煌彩塑数字化技术研究等多个领域。
点评:一边是科技成果“束之高阁”,一边是企业为关键技术突破难头疼,如何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推动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第一步,是破除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障碍,推动技术与产业跨过信息盲区,让二者能够“牵手”,有效对接。
这需要地方政府牵线搭桥,搭建起深度沟通的桥梁,形成“企业出题、院校答题、政府参与”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此同时,助力企业攻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难题,政府还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兰州新区聚集创新要素、优化创新链条,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创新生态,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可谓是一次生动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
多方合力 筑牢全民科普基石
新闻:近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并提出有关单位和组织“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科普活动”。
点评:随着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推广开来,科普教育面临着公众对广度与深度越来越大的需求。“全国科普月”入法、明确要建立专业化的科普工作人员队伍等为科普实践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依据,有助于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使创新真正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
值得关注的是,草案二审稿提出在做好科普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网络科普服务监管。自媒体平台的兴起,为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便利,但是,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一些虚假的科普信息在网络泛滥,容易对辨别能力不是特别强的群体造成误导。因此,要筑牢科普基石,不仅要提供丰富的科普资源,还要相关部门、科普权威机构以及网络平台重视互联网科普工作,及时发现、纠正、查处伪科学信息,维护好网络科普的一潭碧水。(沙洲)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