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培育了一支高技能人才总量超112.9万名的庞大产业工人队伍(引题)
让产业工人更有力量,嘉兴这样做(主题)
N晚报记者 邓雪珂 通讯员 盛浙欣 李理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昨天上午,我市召开推进新时代嘉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并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以“产改”赋能城市发展
答好“产改卷”,嘉兴是妥妥的“行动派”!
产业工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在联席会议参与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嘉兴全力为产业工人搭建建功立业平台、健全职业发展体系、壮大产业工人队伍,培育了一支高技能人才总量超112.9万名的庞大产业工人队伍。
“产改”路上,嘉兴在产业工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出实招、下狠功,让产业工人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在各级工会系统的推动下,去年,浙江威能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能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制定多项与技能挂钩的薪资激励机制,如获得叉车、电工之类特种设备操作证的职工每月补贴80元,中级工每月补贴60元。得益于这一机制,一线技术工谢俊杰每年多了1800元收入,“现在不仅收入高了,学习技术、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也更强了,未来有了更多发展可能。”
今年,嘉兴再次扩大“以技提薪”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建会规上企业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率达到73.11%。让技高一筹者薪高一档的同时,技能的价值也正被重新定义。
“既无须担保,也无须抵押,仅凭一张技能等级证书,我便成功贷到了30万元。”谈及这笔启动资金,秀洲某绝热工程企业负责人范佳豪满面春风,眼中满是对未来事业发展的期待与信心。这是嘉兴面向技能人才和技能型企业推出的“技能共富贷”,今年以来授信金额超220亿元,以金融赋能,助力加快建设高素养劳动者队伍。
出台《关于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开展百万职工大比武和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举办113场市级竞赛,带动县、镇两级举办各类技能竞赛近300场,基层开展岗位练兵超万场;建成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308家,吸纳就业者16654人,人均月增收3082.91元……
从最初的开篇破题,到纵深推进,到完善提升,再到创新发展,嘉兴“产改”赋能,让更多高技能人才“竞相涌现”,持续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在“产改”大潮中奋楫笃行
“产改”,既需要高位推动,也离不开群策群力。
在“路线图”的指引下,嘉兴各县(市、区)、各成员单位、各试点单位,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现场,嘉兴市教育局、平湖市总工会、嘉善县姚庄镇总工会、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也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作为浙江省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县(市),平湖创新制定《改革项目责任清单》和《改革项目创新清单》,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每年动态更新。“我们还建立健全‘联动、督查、晾晒’三大机制,实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有力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平湖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姚庄镇则充分发挥镇总工会牵头协调作用,激发动能、强化职能、提升效能,通过培育“一团一校一阵地”,做强“一点一面一品牌”,切实提升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经验交流中、在互学互鉴中,嘉兴凝聚起改革最强合力。
当天,现场还为嘉兴市劳模工匠学院联盟授牌,并公布了40名大国工匠嘉兴培育对象,有助于为智造创新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文件精神,做好深化“产改”工作的谋篇布局;放大嘉兴特色优势,打造“产改”工作的品牌样板;加强各级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推进的氛围格局,从而推动“产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团结引领全市产业工人在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兴新篇章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