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莫荞菲
近日,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在东京共同宣布,本田、日产和三菱汽车三方已签署谅解备忘录,本田与日产将正式开启合并谈判,三菱汽车公司将就参与合并事宜进行探讨。
“抱团取暖”求发展
据本田社长三部敏宏介绍,本田和日产将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双方均作为该控股公司子公司,以此方式进行合并。两家公司计划于2025年6月达成最终合并协议,控股公司拟于2026年8月正式成立并同步上市。
此消息一出,引发全球汽车行业不小震动。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张玉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本田与日产合并是全球汽车业界保守势力的一场变革自救。由于在电动汽车和软件定义汽车竞争中处于劣势,两家公司正试图“抱团取暖”。
“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彻底的产业革命,它由两大要素构成:一是动力革命,即从内燃机到电池的革命,引发了传统的燃油车厂商与新势力的电动车厂商之间的大对抗;二是设计革命,即从传统设计走向了软件设计,引发了传统设计厂商与采用软件开发产品的新势力厂商的革命。”张玉来说。本田和日产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转型步伐迟缓,经营业绩持续下滑。
根据本田11月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在2024上半财年(2024年4月至9月),本田全球汽车销量下降8.0%至178万辆,净利润同比下降19.7%至4946亿日元。本田预计,截至2025年3月的财年,公司净利润下降幅度将从此前预测的9.7%扩大到14%。
日产11月报告称,2024上半财年,日产全球汽车销量同比下降7.8%,营业利润则从3367亿日元降至329亿日元,同比暴跌超过90%。当月,日产还宣布将在全球裁员9000人,并削减20%的产能。面对各自的经营困境,本田和日产都希望通过合并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汽车行业或重组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汽车行业将就此迎来历史性重组,为本田和日产供应零部件的中小企业将受到影响,可能引发重组和淘汰浪潮。
“本田和日产都是技术起家,前者在发动机动力领域一直是行业翘楚,产品线覆盖了从飞机到游艇甚至割草机等多个产业;后者也很早就在电动汽车技术上有所突破,只是企业没有进行彻底模式替代,一直为资本力量所困(与法国雷诺之间的股权纠纷一直困扰着日产汽车)。”张玉来认为,此次合并还是会给日本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带来冲击波,影响不容小觑。
据日本当地媒体报道,如果未来三菱汽车加入合并,三大车企合并后的年销量将超过800万辆,成为仅次于丰田和大众的世界第三大汽车集团。三部敏宏表示,合并后的实体每年收入有可能超过30万亿日元,营业利润超过3万亿日元。
合并效果待观察
日产前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表示,日产已陷入恐慌,公司正在“寻找人来拯救他们”,以应对不断下降的销量和利润,因此日产与本田合并只是无奈之举。戈恩对合并后日产能否扭亏为盈表示“高度怀疑”。
另有专家指出,合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汽车行业里有很多失败的合并案例。例如,2007年,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强强联手9年后以分裂告终,就是前车之鉴。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声音认为这两家汽车制造商合并将带来不少潜在好处。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副总裁山姆·费奥兰尼表示,日产可以利用本田的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本田也可以开拓新的细分市场,尤其是非承载式SUV和皮卡车,日产在这两个领域都占有竞争优势。合并后,两家公司还可以共享电动汽车研发资源,减少重复投入,加快研发速度。
张玉来认为,本田和日产都有仰仗技术创新的传统与经验。“日本曾有‘技术日产、销售丰田’的说法,本田也很早就有技术突破的努力,一是它在混动技术上基本实现了对丰田的赶超,二是它也曾与索尼联手进军电动车领域,只是动作缓慢,且没有进行真正大胆的投资和战略转型。”因此,在他看来,此次合并若出现破釜沉舟的战略转型,两家公司还是有重塑竞争力的可能。“尤其在动力转型方面,如日本较为强势的固态电池和氢动力技术领域,都有再次翻身、重新领先的可能。”
业界多数专家一致认为,本田和日产合并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二者能否在人员、资产和业务等方面开展有效整合,进行彻底的技术变革或模式变革,实现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而此次合并究竟会否给本田和日产带来“春天”还需要数年时间来验证。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