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要如何在鱼塘、河道等复杂水域中完成测量工作?中交四航院勘察测绘院数据处理中心主任陆魁恒给出的答案是——无人船。
中交四航院勘察测绘院数据处理中心主任陆魁恒在测量。单位供图
过去一年,陆魁恒和团队完成了广东省恩平市沙湖镇151.2MW农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的测量任务,该项目的目的是在鱼塘中安装光伏太阳能发电板,形成板上发电、板下养殖和种植的发电新模式。测量人员需对数百个鱼塘进行水下地形测量,以提供数据给设计人员进行使用。该项目测量范围分散,且鱼塘数量多达数百个。“挑战不小。”了解现场情况后,陆魁恒和团队提出了无人机+无人船的作业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时间回溯至2020年12月,陆魁恒和团队接到公司下达的桂林古桂柳运河生态修复工程测量任务。中交四航院适时引进一艘无人测量船,这也是陆魁恒和无人船的初次接触。这个“小机灵”身长仅1.2米,吃水10公分,可测量至水深浅至0.2米的地方,基本可覆盖该项目的全部水域。对于这个全新的工具,用好它可要费不少劲。陆魁恒花了三天时间学习,记下满满当当一本子的操作要点。
三天后进入实际运用,陆魁恒和团队提前规划好航线,“小机灵”则根据指令进行自主导航、自主测量作业,深水区、浅滩都不在话下。“准确度在厘米级别。手动模式和自主模式之间可无缝切换,保证测量作业顺利进行。”陆魁恒告诉记者,“无人船首次运用在项目中便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我们比预期提前一半时间完成该项任务。”
陆魁恒介绍,无人船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遥控船到智能化自主航行的阶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初是以靶艇或扫雷艇的形式出现,主要用于在有人平台的遥控范围内进行水上或水下作业。随着卫星定位、通讯技术、自主导航及智能规划和控制技术的进步,无人船的发展进入到智能化自主航行阶段。
今年下半年,广东省海员工会发布广东省第十三届“金锚杯”海员职工无人船测量人员职业技能竞赛通知。两个多月的备赛时间,陆魁恒和团队每天带着无人船奔赴各种水域,一次次操控无人船进行绕桩以及采集数据训练,他们不断尝试新方法、新技巧,训练的成绩也一次比一次好,每个人都增添了一份信心。
11月26日至28日,在比赛场上,昔日同事、战友变身竞争对手,不服输的陆魁恒铆足劲儿,以“稳、准、快”的操作技巧得到评委的一致认可,拿下全国首个无人船测量人员竞赛第一名。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 徐丘濂)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