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论员 张雪
据央视新闻报道,12月25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民政部门共同发布了首批20家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和见习基地单位,包括10家职业院校和10家养老机构。培训基地侧重于“学”,主要面向三地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技能培训、竞赛指导。见习基地侧重于“练”,主要依托三地设施条件良好、管理机制健全的养老服务机构,设置一批针对性、稳定性强的见习工作岗位,“同质同标”推进三地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互促共建。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2.97亿人,占总人口21.1%。按人口发展规律推断,未来较长一段时间,这一比例还将持续攀升。然而,与这种现实相匹配的养老服务人才的供给与培养非常不足。一方面,除了基础生活照料,老年人对精神慰藉、健康护理、安全急救等方面的需求逐渐攀升,相关专业人才供给呈现较大缺口;另一方面,我国养老服务人才总量的缺口较大,且常常面临“引进来留不住”的尴尬局面,人才流失严重。
“院校+养老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针对性地补齐当前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存在的短板。“学”与“练”相结合,为学生搭建了从课堂到岗位的“桥梁”,让他们能学以致用,在具体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能经验,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同时,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让人才供给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人才队伍建设更科学、健全。除此之外,培训基地还将与三地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对接合作,探索“学徒制”“订单制”等人才培养模式,畅通就业渠道。这样的“毕业即就业”的保障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的后顾之忧,让人才能“引进来”更能“留得住”“干得好”。
值得关注的是,京津冀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互促共建,不只是为了保障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也顺应了区域内养老需求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京、津地区的老人希望能“跨城养老”,远离大城市,到周边地区寻一处风景宜人的地方安享晚年。“同质同标”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有助于打破人才流动壁垒,促进高素质人才在区域内合理优化配置,并以此带动优质养老、医疗资源由大城市向周边辐射,在缓解城市养老压力的同时缩小区域内公共服务的差距,可谓一举多得。
建设一支规模达标、德才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事关青年人的就业前景与自身发展,也事关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期待京津冀“院校+养老机构”模式能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地方关注、制定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案、措施,让更多青年人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贡献更多作为。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