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至,湘江北段雾气未散尽,江面上仍白蒙蒙一片,已经顺利合龙的暮坪湘江特大桥主桥像一只蓝色飞燕“横跨”东西,连接起湘江两岸的万家期待。
暮坪湘江特大桥河东起点位于万家丽路与中意路交叉口,河西终点位于坪塘大道,全长约4.416公里,桥梁全长约3.952公里,是全国首座“双飞燕”四跨连续中承式钢桁拱柔性系杆拱桥。大桥独特、新颖的造型一定程度上让施工技术工艺复杂化,增加了建设难度,对项目团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湖南路桥集团的陈继发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是该项目的生产执行团队,由陈继发、黄励、李琦、夏磊、瞿芳、虢舟、彭艳锋、夏琪、丁子渊等人组成。一项巨型工程离不开团队日以继夜地头脑风暴。湖南路桥暮坪项目副总工、工作室成员夏琪笑着说道:“想点子时在室内,看点子落地就在室外,一天能够两头跑几趟。”
由于湖南路桥首次承建该桥型,工作室遇到困难没有前人经验能够参考,只能靠自己摸索——成员们白天在施工现场收集问题,夜晚聚在项目部琢磨突破点,一刻都没有停下来,困难也一一被攻克。2021年2月,在长沙暮坪湘江特大桥墩身施工时,单个截面主筋有494根,数量多,主筋及箍筋安装难度大。工作室负责人陈继发,同时也是长沙暮坪湘江特大桥项目经理。他带领技术团队将施工工序合理分解,先在钢平台上采用钢筋制作台架,整体安装箍筋后再吊装至墩柱设计位置,有效增加了工作面,大幅提高了施工工效,为顺利完成主桥墩身出水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项目推进上的稳扎稳打,始终秉承科技赋能、智慧建造的理念,工作室在施工阶段打造了四个“全国首创”工艺,实现了技术的创新运用,保障了大桥的施工质量安全。
夏琪介绍,项目设计全面引入了BIM技术,实现了三维协同设计的全流程应用,设计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工作室还开创性地提出了“钢桁架拱桥结合三维激光扫描与BIM模型的智能装配工艺”。施工中,借助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将已安装的桥梁节段精准地转化为点云模型,与BIM模型中的待安装杆件进行精细比对,迅速识别出实际施工与理论设计的偏差,还为现场装配提供了前瞻性的定位预先指导,相较于传统方法,不仅显著提升了装配精度,还极大缩短了装配调整的时间周期。
进入基础施工阶段,主桥的10个深达31.8米的钢围堰高度相当于一座十层建筑,加之湘江复杂的水文与河床条件,使得施工组织与安全管控面临巨大挑战。但工作室再次突破常规,首次在无覆盖层的深水区域且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情况下,大规模运用了PLC工法桩进行承台围堰施工。
“由于工程建设周期长,历经寒暑,钢桁架易受温度变化而热胀冷缩,影响大桥围堰结构。为此,我们在项目上引入了智慧监测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围堰结构的变形和强度实施不间断监控,确保了施工的安全进行,这在湖南桥梁建设史上尚属首次。”暮坪项目工程科长丁子渊介绍。
工作室在大桥施工工艺上再添两项创新:一是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的“先梁后拱、梁上运梁”大悬臂钢桁梁悬拼技术,优化了施工顺序;二是单支点、大悬臂、自平衡桁架拱桥安装时,创新性地采用“水平三角架对拉体系”替代传统的“斜拉扣塔体系”,大幅减少了现场安装作业量,优化了钢梁结构的受力状态,减少了变形,也保障了湘江主航道在施工期间的正常通航。
“四项创新技术运用下来,整体的合龙时间比预期的提早了3个月。”陈继发说。
2024年11月26日,合龙当天的凌晨,工作室有着千万个不放心,彼此都坚持“一定要盯紧最后一班岗”。夜风寒凉,工作室全体成员站在主桥上蹲守施工现场,为合龙保驾护航。待大桥主桥的4个合龙点正式合龙完毕,大家的心才落了下来。
“啃”下合龙这块“硬骨头”后,大桥的人行道挑臂安装、桥面板铺设、外漆喷涂等施工工作正在平稳进行。通车后,市民往返大王山和长沙南部片区的通行时间将从50分钟左右缩短至10分钟内,极大地缓解长沙城南的过江压力,进一步完善长沙南部“六横八纵”的交通骨干路网格局,更将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和促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2024年12月24日,集团工会组织的团队创新项目《四跨中承式钢桁架拱桥建造创新技术》获得省直工会举办的湘直职工创新创业竞赛决赛一等奖。
(湖南工人报全媒体记者 申文珍 实习生 覃琴)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