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妙手施针尽显仁心仁术(主题)
——记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脑病中心主任医师李佩芳(副题)
安徽日报记者 陶妍妍
【人物名片】
李佩芳,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脑病中心主任医师,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获2016年全国医德标兵,2022年安徽省最美医生、2024年中国好医生等荣誉。
【人物寄语】
中医药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希望通过中医人的努力,让中医药的地位逐渐提升,传统医学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2024年12月27日下午2点30分,正准备上诊的同事罗医生推开门诊大门看到李佩芳,“李主任,早上忙到现在还没下班呢!”“最后一针了,马上好。”只见李佩芳手捻出一根针,选穴、刺入、捻转,一扎一弹间,尽显妙手仁心。
李佩芳多年来致力于脑病的临床康复研究,将传统的针灸、推拿、中药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中风疗法。
他“粉丝”众多,早上8点开诊,一般要忙到下午,少则60余人,多则90余人。“有天下午1点30分回家,我爱人很惊奇,今天下诊这么早?”李佩芳笑着说。
1985年他考上安徽中医学院,村里出个大学生,十里八乡的亲友都来恭贺,“问我学什么专业,我说针灸,大家都不说话了。”谈起40年前的往事,他哈哈大笑起来。中医药随时代的发展走上振兴路,“现在每届针灸班都有上千人,其中不乏好苗子。”李佩芳很欣慰。
李佩芳的年少梦想是当一名建筑师,但似乎注定了与针灸结缘。6岁那年他患夜啼,折腾了好几个月,看过很多医生都不管用。后来父亲抱着他去找一位黄姓中医,扎过一次针就睡上了安稳觉,全家人都觉得神奇,“现在回想,黄医生当时扎的是膻中、太冲、昆仑穴,都是治神志病的。我现在从事的也是神志病专业。”李佩芳说。
回望40年的求学从医经历,李佩芳总结,想做好一个专业,兴趣第一位。大学时他在六安市中医院实习,每天睡在医生休息室,急诊来病人了他就去跟诊,还总“蹭”主任查房,“能抽丝剥茧理清病因,手到病除解决病痛,对我来说有巨大的成就感。”
其次,医者要有责任心。有些病患几个月甚至几年不见,复诊时他还是能一口说出之前的病情。下门诊后常常累到虚脱,但他还是坚持去病房巡诊一遍,否则回到家心里也不踏实。以前医院没设ICU,他经常深夜接到电话让他赶过去。爱人心疼他:“医院又不是你开的,怎么老是找你?”他总是笑笑:“说明我能力还行,大家也信任我!”
李佩芳说,当医生最重要的,还是要以患者为师,“传统医学是经验医学,我们要感谢患者信任,愿意配合治疗。”他有个爱徒叫刘辉,马上要成为副主任医师了,还经常跑来找他交流请教。李佩芳感叹:“并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好,医生能做的是全力以赴。特别是年轻医生,不要害怕病人的质疑,先问自己有没有尽力。”
为了不辜负病患信任,多年来他坚持学习,“早上7点30分我刚到办公室,但主任已经看书一小时了!他是一位医德高尚的人。”谈起自己的主任,年轻医师葛逊一脸崇拜。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李佩芳第一时间申请参与抗疫,农历大年初六便奔赴宣城,“女儿很担心,我跟她说,救死扶伤是医生天职,你要帮我照顾好你妈妈。”当时有个病人一直没脱险,经仔细诊疗后,李佩芳为其定制了中医药方,又运用三焦通调理论辅助灸法治疗,该病患终于转阴,他也是坚持到最后一位患者出院才离开宣城。
一转眼,李佩芳已从医36年。他说从业越久,越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父母年事已高,他偶尔回去探望,总会背上几包针。乡亲们听说他回来了纷纷前来求诊,“我母亲90多岁,有时心疼我就对大家说‘我儿子回来休息的,不是回来加班的’。但是,我觉得一根针就能帮人减轻病痛,这是中医给我的福报。”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