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劳模风采·河南省劳动模范|党静:让土壤“复苏”带动农业增产

来源:央广网
2025-01-14 09:56

原标题:

【河南工人大思政课】河南省劳动模范党静:让土壤“复苏”带动农业增产

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拥有着广袤的土地和深厚的农业文化。在这片沃土上,无数默默奉献的劳动者日夜耕耘,默默守护着每一寸土地的丰收。

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豫环土壤环境监测中心技术员党静也是其中之一,多年来,她深耕土壤治理领域,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让农业生产更加绿色、可持续,她的工作关乎土地的复苏,也关乎每一位百姓餐桌的安全。

工作中的党静。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党静告诉记者,她从小家里就特别重视饮食健康,家里的农田成了她了解土地和农业的课堂。“我们家至今在老家还有地,自己种菜、小麦等,家里吃的米面油几乎都是自家的。”她说,正因为如此,她对“病从口入”的理念深有体会,“食品安全一直是我特别关注的方向。”在大学攻读系统工程时,她选择了农业方向的课程,逐步建立了土壤、作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党静提到,在学习植物营养学时,教授强调土壤对植物营养的重要性,而植物又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这让我意识到,土壤、植物和人类的健康是一个紧密相连的系统。”

党静之所以投身土壤治理领域,正是因为她看到了土壤健康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民以食为天,万物土中生。我希望能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确保更多的人吃到安全营养的食品,这不仅是做一项事业,也让我找到了自我价值。”每当看到经过土壤治理后农田增产、品质提高,百姓的收入增加,党静的内心总是充满动力。“那种老百姓满意的笑脸,让我更有干劲。”

她和她的团队,在土壤治理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特别是在农业领域,党静主导研发的高分子新材料“绿色高效新型炭吸附聚谷氨酸水溶肥”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这项技术通过创新的发酵工艺和生物炭复合交联工艺,解决了土壤污染问题,还提高了土壤的肥力。“通过这一技术,我们实现了聚谷氨酸的工业化生产,并获得了农业农村部首个新材料炭吸附聚谷氨酸有机水溶肥料的登记证。”党静自豪地说。

党静在实验室中与同事交谈。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在许昌禹州的防风田间试验中,党静的团队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示范田在根系生长、植株茎叶的生长、产量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田,增产率达到36.21%。从经济效益上看,预计每亩增收约2518元。党静称,“这一试验的成功,证明了我们研发的新材料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

对于“劳模精神”,党静有着自己的理解。“在科研中,劳模精神就是执着和坚持。科研工作者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品格,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不懈努力、攻坚克难,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突破。”党静认为,劳模精神不仅仅是个人坚持,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尤其是在科研领域。

展望未来,党静和她的团队有着更加明确的规划和目标。“首先,我们将研究不同作物所需土壤的差异,建立详细的土壤数据库。其次,在土壤治理技术上,我们将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不断创新完善技术体系。”

工作中的党静。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同时,她还提到,团队将通过溯源和标准化的方式,使土壤治理的效果在农产品的质量上得到体现,推动制定团体标准、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党静希望,随着土壤环境的逐步改善,更多的人将能够享用到安全、营养的食品。

责任编辑:王姗

媒体矩阵


  • 工人日报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