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康劲 通讯员 强科 李童辉
1月14日,2025年春运正式启幕,这是一年中铁路客货流量最集中、人员流动最频繁的时期,也是守护行车安全的最重要时刻。
0时01分,漆黑的乌鞘岭特长隧道内一片寂静,站在避车洞内,樊孝华的耳膜突然感受到一阵强烈的压迫感,紧接着便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回响,他向同事们喊道,“列车接近了”。
“这趟车过去以后就是‘天窗’了,大家佩戴好防尘口罩,做好上线作业准备,隧道内视野不好,干活时一定要注意脚下安全。”樊孝华向工友们嘱咐道。
28岁的樊孝华是武威工务段乌鞘岭桥隧工区工长,他和10名工友常年驻扎在乌鞘岭脚下,守护着乌鞘岭特长隧道的安全运营,他口中的“天窗”就是铁路上专为施工和维修作业预留的时间。
位于祁连山腹地的乌鞘岭特长隧道,全长20.05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不仅是甘肃河西走廊的门户和咽喉,也是兰新铁路的交通要冲。近年来,在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落实落地中,这条隧道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保障使命。
乌鞘岭特长隧道内线路为11‰的单面坡,为防止火车爬坡时车轮打滑,需要机车通过特定的喷砂装置,将砂子均匀地喷洒到铁轨上,以提高火车的牵引力和制动力。时间长了,砂子通过车轮的反复碾压变成了粉尘,漂浮在隧道内、沉淀在线路上,不仅影响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还会干扰火车司机的瞭望视野。
“我们会定期清理隧道内的粉尘,用编织袋装好粉尘后摆放在横通道内,再利用轨道车将这些粉尘垃圾集中清运出去。”说罢,樊孝华接通水阀,手持喷头在隧道内开始洒水降尘。
伴随着轨道车的轰鸣声,作业人员有序将装了粉尘的编织袋运送到平板车上。在密闭的隧道中,粉尘弥漫开来,职工们下意识地将防尘口罩上的鼻夹条捏得更紧了。
现场防护员张爱平显得有些忙,他不仅要联控列车信息、盯控现场职工人身安全,还要通过随身携带的有害气体监测仪,实时监测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拉运粉尘垃圾的轨道车是内燃机车,我需要格外留意氧气和一氧化碳的含量,防止发生有害气体中毒的情况。”张爱平介绍道。
在头灯的映射中,“00后”职工屈嘉辉在搬运编织袋的职工中显得有些特别,只见他手握圆珠笔,将作业里程及编织袋清运数量等信息,快速地记在记录本上。“去年这座隧道共清理出了7万多袋砂石,别小看这不起眼的记录工作,数据一定要准确,这样才方便我们在后期精准调配运力。”他上班还不满5个月,但显然已对隧道内粉尘的清运数据了如指掌。
0时35分,第一处横通道内的垃圾装运完毕。樊孝华手提照明大灯,对作业后地段进行质量回检,以确保现场无机具材料及轻飘物的遗留。“大家上轨道车时要踩稳扶牢,面向轨道车门依次上车。”对平板车装载加固情况进行确认后,樊孝华和工友们立即赶往了下一处垃圾装运点。
“今天是春运首日,也是我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运,能为行车安全作贡献,我感觉挺自豪的!”坐在轨道车上的屈嘉辉笑着说。
凌晨1时45分,隧道第三处横通道内的编织袋全部装车完毕,当日的垃圾转运任务顺利完成。樊孝华和工友们坐上了轨道车,他们的脸上、身上都沾满了灰尘,但眼中闪烁着熠熠生辉的光芒。春运首日,他们用“脏了我一人、温暖回家路”的实际行动确保了隧道的安全畅通。
随着轨道车缓缓驶离,乌鞘岭特长隧道重新回归静谧。月光下,巍峨的祁连山雄峙天际,静静等待着春运首趟旅客列车的到来。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