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 宋振远 李金红
中国人的餐桌上,猪肉的地位无可撼动:国人每年大约要吃掉7亿头猪,人均约40公斤猪肉,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均超世界总量的40%。
位于秦巴山区的陕西阳晨集团近年来立足农业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紧盯中国人的“肉盘子”,瞄准种猪“芯片”,大力实施种业振兴项目和现代农业项目,一跃成为陕西唯一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阳晨集团同时积极探索“联农带农”机制,创立阳晨“生猪产业联盟”模式,带动大批农民脱贫致富,推动生猪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环保化方向迈进。
铸强种猪“芯片”:
从4头猪到“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安康,曾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猪产业一直是安康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当家”产业,大体经历了“以食为主——盈余赚钱——形成产业——促进联盟”四个阶段。出生于安康市汉滨区牛蹄镇双村的杨运早,见证了当地生猪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跃迁。
猪肉是中国最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占主要禽畜肉类的60%。“我就是要把秦巴山区生猪产业做起来。”已经70岁的杨运早回忆说,他从养殖四头猪开始,将自家两间房旁,用木棒夹成四间猪舍,随着猪仔繁育,他经常到猪舍观察猪崽成活情况。此后,从扩建养猪基地到遭遇市场危机、数次濒临破产,从了解“猪周期”规律到遭遇猪瘟再到三顾茅庐外请业内顶级专家;从学习市场管理到了解行业政策……创业路上,甘苦自知,一步步发展起来。2007年,“安康市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开始朝着大型的现代化农业企业迈进。
记者日前走进阳晨集团总部,这里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同时还有猪病检测实验室、饲料分析实验室,沼气环保工程评估系统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PIC配套系统。
杨运早表示,从20世纪80年代起,以美国杜洛克猪、丹麦长白猪、英国大约克猪为代表的进口种猪,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很快成为我国生猪养殖的主导品种,国内许多地区本土种猪日渐式微。在过度逐利、不断引进国外种猪的过程中,许多猪企丧失了自己的育种时机,形成对国外种源的路径依赖。陷入“引进—扩繁—再引进—再扩繁”的低水平重复。
为突破路径依赖,阳晨集团2009年引进500头美国SPF原种猪,以此为标志,开始建成祖代良种繁育场。记者在繁育场看到,智能化饲喂、温控、除臭、检测、安防装置一应俱全,干净、整洁、科技,颠覆了人们对养猪场“臭、乱、脏”的传统概念。
立足国情,改良“洋品种”,实现育种技术新突破。阳晨集团严格执行《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紧抓团队建设,不断改进育种措施,坚持种猪性能测定,加大选种选配力度,及时开展遗传交流,高标准高质量推广繁育。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阳晨种猪取得持续遗传进展,经过生产性能测定和选种选配,种猪质量持续提高。与引进时相比,单体产仔数提高5.09头,出栏日龄缩短6.44天,料肉比降低0.23。
立足当地,阳晨集团实现安康原种猪繁育从无到有,跻身全国第一梯队。目前,阳晨集团已在陕南、陕北、关中地区建成了7家养殖基地,3.2万头基础母猪,年出栏规模70万头的生猪繁育体系。2012年,经农业农村部专家验收,入选为全国第二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成为西北地区种猪供应的主力企业。
探路“产业联盟”:
破解传统养殖“四大难题”
长期以来,当地生猪养殖组织化程度较低,单一的组织形式、个体的利益驱使、粗放养殖、无序竞争导致整个产业效益下滑,加之“猪周期”频繁波动,大量猪舍闲置,一些养殖场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关门,严重威胁到安康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大计。
对此,阳晨集团积极探路的“产业联盟”模式,尝试破解传统养殖中面临的市场风险、疫病防控、生产资金、良种选育“四大难题”,发挥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
凌晨5时,天刚蒙蒙亮,陕西省安康市丽阳牧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车间已是一片忙碌,10多名工人正把1000余头育肥猪装车运走。4个小时后,看着最后一头育肥猪上车,公司总经理王忠长长地舒了口气:“从去年12月份开始,毛猪价格就一直不稳定。如果按现在行情卖,我这茬猪要亏50万到60万元,加入阳晨牧业产业联盟以后,保底价收购大大降低了我们的损失。”
这是阳晨集团“产业联盟”模式的一个缩影。杨运早介绍,阳晨“产业联盟”模式是指对加盟养殖企业实行“五统一、三固定、一保证”管理模式。“五统一”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管理、统一物资供应、统一财务及资金管理、统一产品销售;“三固定”:联盟户发展生猪养殖仔猪价固定、饲料价固定、订单收购价基本固定;“一保证”:只要联盟户规范饲养,每头商品猪净利润150元以上。
通过“5+3+1”的管理服务模式,以大带小、以强带弱,把存在一定困难的规模养殖场联合在一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最大限度提高了各养殖企业生产经营收益。
对此,阳晨集团总经理杨大平表示,“产业联盟”探路初期,也曾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联盟模式”不断完善,不同于以往的“公司+农户”合作模式,阳晨集团采取的是“公司+公司”的合作模式,这种法人对法人的合作方式,便于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操作。目前,公司采取合资和控股经营、租赁经营、反担保贷款等形式,发展加盟养殖企业109家,涉及陕西省内的西安市、渭南市、安康市、商洛市及省外的重庆、四川、湖北、甘肃等地区的企业,基础母猪存栏达21683头。
随着产业化联农带农扩大,阳晨集团所在地安康汉滨区1710户脱贫户嵌入“阳晨生猪产业联盟”,占全区产业脱贫总户数的11.8%。据杨运早介绍,全区有409户脱贫户1560人在“阳晨生猪产业联盟”各链条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户均增收12780元。
阳晨集团“产业联盟”模式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为传统养殖过程中市场风险、疫病防控、生产资金、良种选育“四大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增加了联盟企业的养殖信心,推动生猪养殖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同时还保证了市场经营主体“三方共赢”。
安康市汉滨区区委书记吴大林说,为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双赢或多赢命运共同体,需以约束利益主体、维护合作关系的制度性安排推动各项要求落实落地。阳晨集团整合全链条各个环节、各个主体,无疑是“联农带农”机制有益探索和尝试。
有为政府“保驾护航”:
赋能纾困助推龙头企业做优做强
需求不足、结构转型、动力重塑……当前,中国经济复苏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企业的感受最为深刻直观。“政府政策预期明确,企业保持战略定力,经营练好内功。”接受采访时,杨运早用三句话道出了“御风而行”的方法论。
杨运早坦言,对阳晨集团发展两个节点记忆犹新。一是企业“从0到1”的过程中,2005年,安康市做出了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的战略部署,时任安康市市长刘建明在调研时发现了杨运早的养殖场,鼓励他走出深山谋发展,给予他极大信心。二是企业“从1到现代农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中,在安康市和汉滨区领导帮扶指导下,阳晨分别在汉滨区江北办和高新区投资建设了安康首家以原种猪为核心的大型原种场,建成了西北单机生产能力最大的饲料厂,建成了西北最大的沼气发电厂,配套了10000余亩的现代农业园区,一举打造“猪-沼一园”绿色循环发展全产业链。
“没有政府这只‘手’有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是很难做大做强的。”杨运早以种猪场建设为例说,在汉滨区领导和农业局的帮助下,从引种手续审批、外国引种谈判、回国种猪隔离、安全运输到场,市、区主要领导和农业局都全程参与,在地方政府的“保驾护航”下,阳晨原种猪场2009年成功引进了500头新美系原种猪,这批原种猪的成功引种,奠定了阳晨在陕西种猪繁育的核心地位。
市场并非一帆风顺,前两年,阳晨集团一度面临生猪价格下跌、一些金融机构向其提供的贷款利率普遍偏高、资产闲置浪费、生猪严重压栏等经营困境。2023年,安康市汉滨区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股权并购,初步解决了阳晨公司股权纠纷及经营难题。汉滨区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力说,股改后,利用国资背景争取将阳晨集团的贷款利率降低4.2个百分点,向陕西省信用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争取低息过桥资金,保障阳晨集团金融信誉良好、减轻了付息资金压力。
“政治上关心,思想上交心,感情上知心,事业上同心。”安康市人大副主任范传斌说,利用公共政策、行政指令等治理工具,引导产业发展,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才能真切帮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
“轻装上阵后更加聚焦主业。”杨运早坦言,集团走过些许弯路,不久将搬进新建的阳晨科技大厦,未来将继续守护好老百姓的“肉盘子”和种猪“芯片”,围绕现代农业持续发力。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