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呼和浩特:凝聚众力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行稳致远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2025-02-05 14:03

原标题:

呼和浩特:凝聚众力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行稳致远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吕会生

产业工人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以“首善之地”的标准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协同聚合之力让改革成效贯穿于城市发展的每一处脉络。

呼和浩特市把目光聚焦在产教融合上,深入开展“技能呼和浩特行动”,全力培育后备产业工人。呼和浩特市总工会经济部部长刘冬梅介绍:“我们坚持培训赋能,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如今已构建起覆盖全市、工种齐全的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体系。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产业技术工人素质的基础工程,必须牢牢抓实。”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呼和浩特市深化政校企合作、工学研结合、建培用赋能,充分利用首府技工职业院校和学生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参与人数达2.55万人次。同时,呼包同城化协同发展成效显著,劳模互认、竞赛互动、就业互通等逐一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工匠人才培养不断扩大,一大批技能带头人和青年后备人才正在茁壮成长。

此外,呼和浩特市不断强化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建立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联合激励机制,扎实开展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举办职工劳动保障法律宣传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宣传月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积极营造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为产业工人创造安心工作的良好环境。

记者了解到,在促进产业工人就业方面,呼和浩特市全面发力。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组织大型招聘活动,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另一方面,推动形成社会多元投入机制,确保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落实到位,为产业工人提供了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

同时,呼和浩特市总工会紧扣首府产业特点和竞赛需求,广泛调动部门、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各方优势资源,3年间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累计4682场。与市林草局深度合作开展“三北”攻坚战劳动竞赛,与各级主管部门组织多单位参与无人机操作员大赛等。这些竞赛从传统的体力型、数量型、简单重复型成功转变为脑力型、科技型、创新驱动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潜能与创造活力。

通过搭建平台、创新制度、给予政策支持和激励保障,呼和浩特市大力深化创新工作室建设。建立跨区域、跨行业创新工作室联盟机制,选树命名职工创新工作室254家。首府职工在技术革新、“五小”竞赛等活动中表现亮眼,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12万条,完成技术革新、技术攻关1.18万项,实现创新成果651项,其中5项荣获全国、自治区级职工创新成果奖,为企业节约创效近6亿元,有力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呼和浩特市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创建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组织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创新创业基地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和“一起益企”专项行动。2024年精心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为产业工人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同时,呼和浩特市总工会积极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开展集中入会活动260余场次。呼和浩特市总工会基层部部长年宇光介绍:“我们推动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协调机制,签订了我市首份快递行业集体合同,保障了7500余名‘快递小哥’的合法权益。举办‘助力经济发展、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系列活动,吸引9.7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与。开展‘同商共议 和谐共赢’平台企业集体协商行动,覆盖平台企业1226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5.1万余人。同时,积极建设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已建成503家,就是想最大限度地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

如今,呼和浩特市正以聚合之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实走深,在城市发展的画卷上描绘出产业工人拼搏奋进的壮丽篇章,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工人日报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