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
安全帽“合格证”竟能网上购得、过期近20年的安全帽仍在售卖、生产厂家以防尘帽冒充安全帽……据近日央视新闻报道,多地安全帽市场从生产、销售到使用各环节均存在监管漏洞,导致劣质安全帽流入建筑工地,危及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
安全帽对于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意义无需赘言,这也是这些年来相关部门对安全帽生产、销售各环节的监管日趋严格的原因。2019年颁布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明确规定了安全帽的基本技术性能要求和应有的永久标识;去年5月,国务院将安全帽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对生产厂家资质提出要求;今年1月1日起,应急管理部发布的《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开始实施,对包括安全帽在内的诸多防护装备的安全管理作出了规范。
尽管如此,从新闻报道来看,一些质量低劣的“脆皮”安全帽依然可以在市场上大肆流通——这些劣质安全帽“一掰就碎、一摔就坏、一捏就变形”,质量之差简直超乎想象。这样的安全帽戴在工人头顶,能起到防护作用吗?如果真的发生了危险,恐怕非但不能防护,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职工的生命安全。
劣质安全帽持续流通,暴露出当前安全帽生产、销售、使用等各环节仍存在监管漏洞。在生产端,一些已经拿到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安全帽生产企业,也在偷偷从事劣质安全帽的生产;在销售端,有线下商家利用厂家直发模式逃避监管和抽查,而线上商家则明目张胆地销售劣质安全帽和虚假合格证;在使用端,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采购环节缺乏严格把关,甚至明知是不合格产品依然购买……这些都为劣质安全帽提供了生存土壤。
要根治这一问题,需要全链条全领域加强监管。首先,要强化生产源头管理。监管部门既要严查无证生产行为,也不能放松对已持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的监督,要不定期开展抽检,从源头杜绝劣质安全帽出厂。其次,要完善销售端的市场管理,对于线下批发市场,加大突击抽检的力度,严厉打击劣质安全帽的销售,同时要“顺藤摸瓜”,斩断整个购销链;对于电商平台,要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及时清退违规商家。除此之外,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力度,对于使用不合格安全帽的企业,要依法追责,形成有效的监督倒逼机制。
对于报道中曝光的套用安全帽产品质量报告、合格证等问题,相关部门也须重视。这不仅加剧了劣质安全帽的流通风险,也干扰了市场秩序,增加了监管难度。建立健全质量认证溯源机制,让每一顶安全帽的检测报告、生产批次、合格证等信息可查可验,也是加强监管力度外应予考虑的举措。
为了生产一线工人“头顶的安全”,安全帽绝不能沦为摆设,更不该成为重大安全隐患。从生产到销售,再到使用,堵住每一个环节的漏洞,守好门把好关,确保每一顶安全帽都质量过关、名副其实,就诸多职工的生命而言,不是多高的要求。现实中,安全帽关键时刻真能救命,应该成为常态。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