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专家提醒:幼儿出现难治性贫血,可能是皮尔逊综合征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5-02-28 10:22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鑫 方大丰 通讯员 赵晓华 胡素云 黄尔佳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专科收治了一名以“反复发热、难治性贫血、生长发育落后”为临床表现的两岁女童。结合骨髓细胞学与线粒体基因检测,诊断为罕见病——“皮尔逊综合征”。2025年2月28日全球将迎来第十八个国际罕见病日。专家表示,因其复杂性和对儿童的致命威胁,皮尔逊综合征亟需更多认知与行动。

据了解,皮尔逊综合征是一种由线粒体DNA缺失引发的原发性线粒体病,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缺陷、代谢紊乱及组织异质性等多方面因素。患儿发育过程中,线粒体DNA缺失在各系统组织中的累积不同会引起不同临床表现。目前全球报告病例不超过150例。

“它像一道隐形的裂缝,悄然侵袭患儿血液系统、胰腺及多个器官,多数患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可谓‘生命最初的生存挑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川介绍。

那么,皮尔逊综合征有哪些症状呢?文川介绍,患儿初期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大多面色苍白;伴或不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低下,感染及出血风险极高;部分患儿伴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腹泻、营养不良;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乳酸中毒,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多低于同年龄段其他儿童。此外,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可能出现进行性损伤,部分患儿后期甚至会发展为更严重的Kearns-Sayre综合征(眼肌麻痹、视网膜病变)。

文川特别提醒,由于症状复杂,皮尔逊综合征常被误诊为普通贫血或感染,确诊依赖骨髓细胞学检查和线粒体DNA分析。

“目前皮尔逊综合征尚无根治方法,以支持治疗为主。”文川介绍,当前皮尔逊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依靠输血和铁螯合剂缓解贫血,预防铁过载;通过胰酶和代谢支持,改善消化吸收,补充维生素及辅酶以改善机体代谢;以及对症管理代谢问题,如纠正酸中毒等。

可喜的是,近年来,针对这一罕见病,科研领域正在迎来突破。比如,针对线粒体DNA缺陷的修复技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首个线粒体增强疗法(MAT)临床试验启动,更是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学者正领跑这一罕见病的基因治疗。”文川称。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工人日报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