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丨发挥劳动教育作用 赋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5-03-03 07:22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原标题:发挥劳动教育作用 赋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杨鑫刚 石晶

观点

劳动教育通过价值引领、精神面貌改善和技能水平提升等功能,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助力产业工人为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贡献更为强大的力量。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是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进行的系统规划。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工人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所在。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正逐渐成为赋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强大引擎。它通过价值引领、精神面貌改善和技能水平提升三大功能,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助力产业工人为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贡献更为强大的力量。

劳动教育赋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意义

劳动教育在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功能。

第一,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改变产业工人的精神面貌。首先,帮助工人深入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对劳动的热爱和敬重,从而激发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使其工作更投入。其次,劳动教育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最后,劳动教育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引导工人遵守规范,保持诚信敬业的态度,激励工人积极担当,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劳动教育在引领劳动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使工人深刻理解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和个人价值的根本途径,认识到自身劳动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种价值引领激发了工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促使他们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工人在劳动中亲身体验艰辛与收获,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劳动教育能够提升产业工人的劳动技能。劳动教育注重工人的技能提升和能力培养,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技能培训和实践活动,帮助工人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技能水平,从而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的需求。同时,劳动教育还能够培养工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和进步,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劳动教育赋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路径

第一,创新提高产业工人专业技能。一方面,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劳模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跨企师徒结对及常态化技能辅导,建立“技能培训超市”云平台,实施订单式培训,提升产业工人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其主力军作用,助力重点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劳动教育可以推动企业间联合开展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鼓励上下游工序和同工种工人参与,以赛促学。此外,劳动教育还促使企业建立全链条赋智赋能体系,打造高水平工匠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产业工人队伍。

第二,积极推进工匠学院建设。将工匠学院建成职工技能提升、技术创新基地,以及工匠精神传播和榜样力量汇聚的平台。学院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技能鉴定体系,推动产业工人从“工”向“匠”,解决企业用工短缺、技能水平不均和转型升级滞后等问题。同时,鼓励工人创新,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此外,举办活动和讲座,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工人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第三,改革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内容。针对产业工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对劳动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和优化是必要之举。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新的教学方法等手段,使劳动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符合工人的切身利益需求。结合“中国工人大思政课”,依托相关高校或研究机构,通过积极开发干部劳动教育、职工劳动教育等课程,使劳动教育更好服务职工的职业发展,提高劳动教育实效。

第四,劳模榜样带动价值引领。劳模作为产业工人中的优秀代表,其先进事迹和精神是激励工人的重要力量。企业应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一方面,通过领导干部、专业团队、网络媒体和劳模工匠的多形式宣讲,开展“优秀党员进车间”“劳模工匠进班组”等活动,让工人从劳模身上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职业态度,增强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企业应帮助产业工人突破职业发展瓶颈,建立管理、专家、职员三通道职业发展体系,鼓励工人参与技术创新和研发,构建职工创新全生命周期体系,提高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第五,机制保障持续发展。2023年《中国工匠调研报告》显示,从技能养成的年限来看,成为技师所需年限占比最高是“5~10年”(31.3%);成为高级技师所需年限占比最高是“10~15年”(24.4%)。技能养成需要足够的时间沉淀,技能等级越高,所需要的时间也越长。因此,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机制是保障产业工人队伍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政策法规,拓宽诉求渠道,增强工人主体意识,为劳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加大劳动教育投入,确保资源充足优质;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工人参与劳动教育和技能提升,吸收优秀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发挥主人翁作用,共享发展成果;四是加强监督评估,确保劳动教育质量和效果。

总之,劳动教育赋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应将劳动教育纳入产业工人培养体系,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等路径,促进工人在劳动中学习、成长。同时,加强劳动教育的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对其重视程度,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责任编辑:张征

媒体矩阵


  • 工人日报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