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打破35岁就业门槛 减少对女性就业叠加影响

——代表委员呼吁纠正就业领域年龄歧视

来源:中国妇女报
2025-03-11 08:54

原标题:打破35岁就业门槛 减少对女性就业叠加影响(主题)

——代表委员呼吁纠正就业领域年龄歧视(副题)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霞 董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发现,从各种招聘信息看,35岁限制入职现象成为影响青年人就业特别是高学历年轻人就业的严重障碍,有的单位还设置了32岁、30岁、27岁等根据学历分段限制的条件。今年两会,他提交了一份关于坚决纠正就业领域年龄歧视的建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业问题再度成为焦点话题,而“打破35岁就业门槛”更是引发代表委员们的热烈讨论。多位代表委员表示,期望打破这一限制人才流动与就业公平的门槛,为求职者开拓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推动就业市场迈向更加健康、公平的新阶段。

造成年龄焦虑,不利于公平就业

在郑功成看来,“35岁就业门槛”造成了社会普遍的年龄焦虑和人才资源的浪费,加剧就业结构性矛盾,不利于公平就业。

“以前本科毕业后会先工作,想明白发展方向再接着读书。现在不管是否喜欢读书,很多人都盲目地先提高学历,保证30岁以内把书念完。”郑功成说,这是不好的导向,也不利于人才成长。

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也非常关注“35岁职场危机”现象,在2021年担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时就曾提出过《解除35岁职场恐惧,修订国家公务员报考年龄限制的建议》。

“35岁歧视是全社会的问题。”蒋胜男说,35岁成为职场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然而35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许多人此时已成家立业,背负着房贷、养育孩子的重任,且父母无法提供过多帮助,在这个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边缘化,既不公平,也不利于社会稳定。

“35岁就业门槛”对女性更为不利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郑功成曾围绕年龄、性别、学历歧视提交了相关建议。

郑功成认为,女性是社会劳动的参与者、家庭建设的主导者,还在生育子女方面扮演着特殊角色。“生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的工作机会和职业成长。在职场,或多或少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

“在就业市场,35岁年龄歧视对女性更加不利。”郑功成说,为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生存,有的女性会选择不生育,有些生育子女的女性则可能面临职业上升空间受限。

建议清理带有年龄歧视的政策性文件

蒋胜男发现,目前部分省份公务员招考已放宽至40岁,为解决35岁就业歧视问题带来曙光。

深入探究35岁职场受限的根源,蒋胜男发现,过度加班问题难辞其咎。“其中,‘996’现象损害员工身体健康,当员工到35岁时,体能往往难以支撑,自然容易被边缘化。”

蒋胜男建议,加强对企事业单位8小时工作制执行情况监督,同时应鼓励在职学习,为年龄较大的劳动者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要打破35岁就业门槛。”郑功成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应清理带有年龄歧视的政策性文件,制定坚决纠正就业年龄歧视的专项行动方案,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切实树立反就业年龄歧视的社会氛围,创造不因年龄影响平等就业的政策环境。

此外,郑功成还建议,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在纠正各类就业歧视现象特别是年龄歧视中发挥带头作用,并接受社会监督。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开通就业年龄歧视的申诉途径,并规定相应处理机制。建立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发出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的明确信号。督促各用人单位自查招聘公告及其随意设置年龄等限制性条件,无正当理由的设限应当及时自行纠正,对不纠正者依法依规予以惩戒。修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将反就业年龄歧视纳入其中,并对就业歧视现象给予明确、清晰的法律规制。

郑功成认为,要创造更加有利于女性发展的职场空间,平衡家庭和职场之间的关系,让女性在生育黄金期“敢生”,同时在制度上保障生育期间女性职业发展的机会。

责任编辑:尹文卓

媒体矩阵


  • 工人日报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