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嫱 通讯员 孙谦
“工人有尊严,中国制造才有脊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公司钳工高级技师李文龙,这位从沂蒙山区走出的高铁匠人,用17年时间亲手装配了1700余组动车组,安全运营里程超50亿公里,练就了“一点也不能差”的硬功夫。
今年全国两会,李文龙带着一份“沉甸甸”的建议——为产业工人立法。“工人要的不是口号,是实打实的权益!”他翻开建议稿,指向核心条款:“首席技师待遇对标教授”“强制企业保障工人安全健康”“技工与工程师职称互认”。这些条款源于车间:学徒转正率低、老师傅经验难传承、技工晋升天花板……他在班组会上记满32页工人诉求,最终浓缩成7条法律建议。
在工厂实训车间,李文龙展示自研的“车窗玻璃防裂工具”——这项专利曾为企业省下400万元。他说:“技术传承不能靠‘人走茶凉’!”他成立的劳模创新工作室,2024年为企业节约成本420万元,更带出20名青年技工。
“从拧螺丝到提建议,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较真儿。”面对疾驰的高铁,李文龙目光灼灼:“这部法若通过,工人就能挺直腰板说——咱们的手艺,值得国家的尊重!”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