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助人为乐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引题)
“我要一直为人民服务下去”(主题)
——记“滨海好人”刘守进(副题)
滨城时报记者 范炳菲
“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只要我还能动,我就要一直为人民服务下去。”在太平镇大道口村,“铁人刘守进”总会出现在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的现场。年逾古稀的刘守进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农民,但他入党已有近50年,他一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助人为乐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也被区文明办评选为助人为乐“滨海好人”。
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刘守进年轻时便是众人眼中的热心人。那还是劳动挣工分的年代,刘守进白天跟大家一起在生产队里辛勤劳作,等傍晚大家收工回家后,他经常还会返回队里继续干活,被人称作“傻小子”也不在意。他的“憨傻”劲儿不只用在自己队里,还用到帮助其他队行动不方便的人身上。每当自己的活儿干完了,他就扛上家伙事儿去行动不便的人家帮忙。刘守进不善言语,所以每次都是闷声干活。有亲戚说他傻,自家都吃不饱还想着人家呢,刘守进却难得分辩几句道:“吃不饱至少能吃上,但那户人家没个能干活的人,挣不上分,日子太难了,都是乡里乡亲,能帮就顺手帮一把。”这一帮就是十几年,渐渐地大家都叫他“铁人刘守进”,在大家眼中,他就像铁打的一般,穿梭在田间地头,挥洒着汗水,仿佛不知疲倦。
刘守进的热心肠从年轻到年长,未有一丝衰减。他爱在村里转悠,听说谁家遇上困难了,肯定是要上门看看的。有一次听说村里的残疾人经济遇到困难,家里正在上初中的孩子学费交不上了,刘守进二话不说,拿上自家积蓄就往那户人家赶,进门问清了情况,便把钱塞过去,“穷啥不能穷教育,拿着钱先交上学费,让孩子念书是正事儿。”有人劝他说:“你自己家也就一般条件,别总管闲事儿了,管得了一次,还能供得起长久么?”刘守进则表示,能管一次是一次,总得先过了眼前这道坎儿。但别人的话引起了他的思考,得想个办法才行,于是刘守进联系到村两委,将困难户家的情况讲清楚,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成功为这个家庭争取到了救助,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多年前,村里有位孤寡老人,年逾七十,无人照料,生活十分困难。刘守进得知后便主动请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他经常去老人家里看望,每次去都带上些蔬菜米粮,嘴上问着老人情况,陪老人聊天,手上也不闲着,扫地、擦地、收拾屋子、洗衣服,一样不落。逢年过节,他还提前带上礼品去给老人家做大扫除,布置屋子。刘守进说:“人上了年纪,又一个人住,我得多来看看,让房子变成家。”这一照顾便又是十多年,直至老人去世。村里人都说,这老爷子有福啊,遇上守进这个热心肠,最后这几年过得挺舒坦。这便是刘守进,一直在付出,从未想回报。
志愿服务带头人
刘守进今年已经70多岁,干了一辈子好事的他仍旧不知疲惫,只要村里有需要,他总是冲在第一个。用他的话说,只要我还能动,哪需要我,我就去哪!
每次环境清整活动,刘守进都是第一个到达集合地点的。有一次刚下完大雪,村书记想着早点去集合地准备扫雪工具,却发现刘守进已经到了,聊天才知道,原来刘守进已经重度耳聋,要靠助听器生活,前些年腿部做过大手术,恢复后就站不直了,走路也受影响,他怕雪天不好走会迟到,便早早出门等在这里,平时也是,都是提前半小时到达集合地点,确保不拖集体后腿。每次志愿服务时长大约2.5小时,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刘守进都是坚持到最后才离开。清花坛、扫落叶、捡烟头、收垃圾、扫雪,每次志愿服务都少不了刘守进的身影。
在防汛的日子里,刘守进虽因身体原因无法参与繁重的防汛工作,但他那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从未停歇。他主动巡视河道,时刻关注着水位的变化,耐心劝导过往行人远离危险区域。当看到志愿者们在风雨中忙碌的身影时,他自掏腰包,为他们准备了矿泉水、毛巾等物品。那一瓶瓶清凉的矿泉水、一条条干净的毛巾,传递着老党员对志愿者们的关爱与敬意,也温暖着每一个在汛期奋战的人的心。他或许没有强壮的体魄去扛沙袋、筑堤坝,但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贡献着力量。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