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20-20-20黄金护眼法则惹争议:20分钟就转移 是否影响专注力

来源:钱江晚报
2025-03-24 10:52

钱江晚报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陈雨虹 丘华琛

三个“20”(20-20-20护眼法则)是国内外广泛认可的护眼方法,它建议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就眺望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

“我家孩子眼睛不行,才上小学二年级近视已经300多度了。”近日,一位母亲在家长群提到自己十分矛盾,如果按照医生说的护眼法则,去打断孩子,会不会影响他的专注力,由此引发广泛讨论。

新学期开启不久,孩子才刚投入学习状态,许多家长担忧:频繁打断,为了护眼而牺牲学习是否真的必要?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眼科与儿童心理研究领域专家,一起探讨如何在保护孩子视力与学习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

好记忆助力好习惯 近视防控需要“组合拳”

护眼法则最早用于缓解成人的视疲劳。随着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度用眼造成眼疲劳,这个法则才被用于近视防控领域。浙江医院眼科医师吴震宇解释道。

为何选择三个“20”作为标准?科学测算之外,吴震宇认为,重要的是这串数字便于记忆,来帮助人们养成科学用眼习惯。

“传播这样的理念,关键在于形成一种用眼节律,让眼睛定期得到休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吴震宇在门诊中常向家长建议,年幼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通常只有二三十分钟。如果家长实在不愿打断孩子的学习,不妨让孩子在远眺时,思考刚刚学习中的问题,这样眼睛得到休息的同时,大脑依然可以保持活跃运转。

许多家长关心,能否用其他护眼方法来替代20-20-20护眼法则?事实上,一些家长投入大量精力金钱,让孩子使用拉远镜、远像屏、大路灯等辅助“外挂”,实则忽略了户外活动对于近视防控的重要性。吴震宇指出,护眼法则中的“20”凸显了“大户外”的理念,只有在远眺和充足光照的共同作用下,户外活动才是有效的近视防控方式之一。

吴震宇强调,近视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药物、光学等医学手段的干预,也涉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调整。如果舍弃其中任何一块,都无法实现综合防控效果。每个孩子的个体情况也有所不同,只有全面且科学地落实近视防控的每一个环节,孩子的眼健康才能真正获益。

避免“一刀切”管理孩子 推荐分段式学习

三个“20”护眼法则中,每20分钟休息是基于一个平均水平。例如一个五周岁的孩子,他的专注力水平也就10分钟左右,适当打断是合适的。但有的孩子专注力比较好,能够持续学习30分钟,这时候就不建议家长“一刀切”了。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临床专家、儿科主任医师方妍彤指出,“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专注力各不相同,可以通过简单公式进行测算。孩子的实际年龄乘以2,即可大致得出专注时长。”家长也可以观察孩子一周的情况:从孩子开始写作业到出现走神、发呆或做小动作的时间,计算出孩子日常的专注力平均值。方妍彤建议家长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去灵活调整休息间隔。

开学后,许多家长关心如何让孩子高效学习。方妍彤认为,20-20-20法则与学习是有共通之处的,她更提倡孩子分段式地去完成作业,可借助“番茄钟”做好时间规划,不必一口气做完。当专注力开始分散时,适当休息反而有助于保持后续学习的高效性。

“很多家长往往喜欢先让孩子放学做完作业再奖励出去玩,这时候天也黑了,不符合户外活动来做好近视防控的条件了。”在方妍彤看来,让孩子在做作业之前先出去运动,运动量和时长设置在微微出汗的状态,更有助于进入之后的学习状态。

春季是孩子长高的关键期,良好的睡眠对视力、身高和注意力都至关重要。此外,家长要避免让孩子带着情绪学习。阅读或写作业劳累后,让孩子多看看大自然的绿色植物,能促进多巴胺分泌、提升专注力,又能缓解情绪,一举三得。

责任编辑:杨晶

媒体矩阵


  • 工人日报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