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柳姗姗 彭冰 通讯员 尉迟中诚
日前,在一汽-大众举行的制造领域成本费用最优案例评选中,长春生产整车制造部(长春一部)“芯循环”项目以年降本超400万元的战绩,强势摘得公司“降本灯塔项目”称号。
在这场从“芯片耗材”到“循环资产”的智造革命中,核心技术攻坚者,一汽-大众公司首席技师范英男成为关键——他凭借三大自研系统,撕开生产线“数据孤岛”的铁幕,颠覆了以往车身数据信息需要随车身目视的工艺历史,让信息流实时追着车身跑,更让“人找数据”的笨重时代彻底终结。
第一把钥匙:自研线上查询系统,终结“车间信息马拉松”
在方案研讨阶段,大家发现承载车身信息的RFID芯片标签循环利用后,车身信息将无法目视识别。经过对场景推演,员工如果查一辆返修车,将被迫在工艺设备网、机械化网络、拧紧系统网之间“跨栏”查询,得跑遍几十个站点,不但翻记录本翻到眼花,而且效率低下且错误频发。这样的推演结果刺痛了范英男,他下决心:“必须让数据自己跳出来说话!”
范英男带领团队扎根车间,用三个月攻破跨网络通信协议,自主开发线旁人机界面全局查询系统。如今,通过焊装与涂装跨车间合作,员工点击工位屏幕,车辆从焊接到涂装的全流程数据瞬间弹出,历史记录一键追溯,人工核对误差率归零。
“这系统像给生产线装了‘透视眼’,以前半小时的活,现在10秒搞定!”现场质量协调人兴奋地说。
第二把钥匙:国产手持终端“逆袭”,把德国设备价格砍到脚踝
线下返修车管理面对车身信息无法目视的变化,需要利用扫描芯片设备进行识别,但进口扫描设备单价超5万元,且操作复杂。范英男偏不信邪:“国产化必须闯出一条路!”
他白天啃《物联网RFID原理与技术》,晚上与厂家“钉钉会议”将协议与芯片所能搭配的30余种组合,逐一进行评估验证,甚至把30kHz-2.45GHz频段测试了个遍。
最终,一款超高频手持扫描终端横空出世:成本不到5000元,扫码即显示FIS码,响应速度反超进口设备。德国工程师看到测试结果直呼“不可思议”,车间工人却笑开了花:“德国货贵得肉疼,范工这设备扫得又快又‘爽’!”
第三把钥匙:智能监控系统上线,重码车报废风险“清零”
“重码车进入车身流?那是要命的事!”生产线最怕车身信息码重复,一旦发生极易导致整车报废,以往采用人工目视信息核对,又慢又容易遗漏。
为解决这一难题,范英男给系统装上“最强大脑”: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扫描所有车辆编码,发现重复立即触发三级警报——入口监控、过程跟踪轨迹、出口直接停机锁死。更绝的是,系统自动推送重码车经过的站点与时间,员工宜搭秒收预警,20分钟内就能定位“元凶”。
这套组合拳让重码风险归零,现场主管感叹:“以前防重码靠人海战术,现在系统比人更‘卷’!”
范英男的三把“钥匙”,不仅让RFID芯片循环利用率飙升至100%,更激活了生产线数据流的“任督二脉”——焊装车间车身钢号与芯片信息实时联姻,涂装工位大屏动态追踪车辆状态,灌蜡线“双保险”机制让故障率暴跌90%。
如今,他正带领团队向更高维度进发:基于海量数据开发工位级管理模块,精准预测停台风险、自动生成生产均衡报告……
“未来,每个零件的运转都要被数据赋能!”范英男说,真正的降本,不是压榨成本,而是用技术撕裂低效的黑暗,让数据之光点亮智造未来。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