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程行欢
今年年初,中国茶叶企业冲击IPO的历程再次泛起波澜。那边厢,新茶饮诞生了两家新的港股上市公司;这边厢,传统茶行业随着八马茶叶从A股掉头转战港股,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茶叶”)也在日前终止了在上交所主板IPO的申请。从2020年6月到2025年3月,中粮集团旗下中国茶叶的IPO最终还是无奈终止。
五年上市之路正式宣告失败
根据上交所官网上文件显示,因公司和保荐人中信建投向上交所申请撤回IPO申请文件,上交所决定,终止对中国茶叶沪市主板IPO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审核。这意味着中国的茶企在A股市场再次折戟。除了上述八马茶叶、中国茶叶两家外,再往前梳理,还有澜沧古茶、七彩云南、华祥苑、安溪铁观音等都以各种形式,进行了上市筹备,最终都是无功而返。
2020年,中国证监会官网先后发布中茶公司和澜沧古茶的招股说明书,引发“中国A股茶叶第一股”之猜想。2021年4月,八马茶业向深交所提交材料,申请在创业板上市。一时间,曾经同时有三家茶企谋求在大陆主板和创业板上市。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各自经历的周折与决断后,澜沧古茶于2023年12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八马茶业的上市申请材料亦于今年1月17日在港交所官网披露。
2020年6月,中国茶叶首次递交IPO申报稿,正式开启冲击A股主板上市的征程,计划募集资金5.4亿元。随后,中国茶叶收到证监会69条反馈意见,涉及规范性、信息披露及财务会计等问题,审核一度中止。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实施,中国茶叶将IPO平移至上交所主板审核,并更新招股书,将募资额提高到11.4亿元。今年3月,中国茶叶及保荐机构中信建投撤回IPO申请,上交所决定终止对其上市审核,标志着中国茶叶长达5年的A股上市之路正式宣告失败。
中国茶叶终止IPO在意料之中,首先是在2024年之后,公司的行业不符合证监会发布的要求;第二是公司报告期现金分红2.4亿元后募资11.4亿元,其中6亿元补流,大分红,大补流,不再是IPO的标配。
相比其他茶叶公司的上市申请,中国茶叶可谓“背景”与实力都非常雄厚。在招股书中,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土畜”)持有中国茶叶40%的股份,为其发起人及控股股东。中粮集团持有中土畜100%的股权,通过中土畜合计间接控制中国茶叶55%的股份表决权,是中国茶叶的实际控制人。在关键数据上,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其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5.89亿元、18.79亿元、24.22亿元及14.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4亿元、2.91亿元、2亿元。
传统茶企无法解决行业自身问题
但即便如此,中国的传统茶叶企业都没办法解决行业本身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行业集中度低,标准化程度不足,轻研发重营销,存货规模较大,以及关联交易问题。
以营销和研发为例,根据中国茶叶的招股书,2017-2019年,中国茶叶的广告及业务宣传费用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重持续增长,分别为1.78%、2.24%、3.06%。在研发费用占比上,2019年中国茶叶的研发费率最高,也仅为1.43%,同期八马茶业、澜沧古茶研发费率更低,分别为0.56%、0.79%。这显示出整个茶叶行业普遍存在的轻研发、重营销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茶叶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但是,与之紧密相关联的新茶饮行业,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同样是在今年,港股再次诞生两家上市公司:古茗和蜜雪冰城。业内有数据估计,2025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飙升至3000多亿元,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潜力和活力,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无论在产品创新与品牌营销、运营模式与标准化管理以及精准定位年轻消费群体上,都符合资本投入带来增长的预期。传统茶行业,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吗?
市场人士指出,中国茶产业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庄园经济”特征。有数据显示,茶行业70%以上的加工企业为家庭作坊式经营,10亩以下茶园种植占比超过85%。这种分散化经营导致产业链协同效应低下:上游种植端抗风险能力弱,2022年云南干旱致使春茶减产30%,直接推高下游成品茶价格15%;下游渠道端过度依赖传统经销商,某红茶品牌2023年电商渠道营收占比不足10%,远低于新式茶饮企业的60%-70%。但从客观上来说,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是讲究“规模效应”与“持续增长”的,而茶产业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重资产、长周期”的特征。
中国茶叶招股书里透露的市占率数据堪称惨烈——黑茶1%、乌龙茶1.89%、白茶0.57%。在万亿级茶叶市场里,这暴露了行业根本性矛盾:有品类无品牌,有文化无规模。即便背靠中粮渠道,也无法解决茶叶消费场景碎片化、产地分散化、用户老龄化三大痛点。
中茶核心品类普洱茶的金融属性正在褪色。对比大益茶价格指数从2021年高点暴跌60%,中国茶叶16亿元存货中陈年普洱占比可能已成定时炸弹。当“越陈越值钱”的预期逆转,整个商业模式都需要重构。
值得玩味的是,在中茶终止IPO同期,中粮旗下另一平台中国食品(0506.HK)正在加速饮料业务整合。或许对中粮而言,与其让传统茶叶业务独立上市,不如将其装入港股平台做资产置换,毕竟港股对消费股估值逻辑更宽容。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