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缺水村”涌出“幸福泉”

来源:中工网
2025-03-27 16:43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黄仕强

3月26日,随着水龙头“哗啦”一声响,重庆市巫溪县城厢镇渔渡村的村民拧开院里的水龙头,清凉的山泉水汩汩流出。“以前供水很不稳定,现在水直接通到灶台边。”村民们的笑脸,正是渔渡村告别“吃水难”的生动缩影。而这场从有水吃到吃好水的“饮水革命”的背后,离不开驻村第一书记徐长兴带领党员干部攻坚克难。

位于秦巴山区的渔渡村,虽距县城较近,但因海拔落差大,城市供水难以送达,一直都是采用与周边白泉、酒泉村共用一根村级水管,由于渔渡村处于供水管网末端,用水高峰期经常被截流导致下游没水吃,用水低谷期又由于海拔落差大容易发生管网爆管和渗漏故障,供水矛盾突出,村民长期依赖山涧水和雨水窖。

来自重庆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的驻村第一书记徐长兴到任后,吃、住、工作都在村里,刚到村没多久就发现了供水很不稳定的情况,起初只是认为水被上游村庄截流或供水管爆裂,后经大量走访群众和实地勘察供水线路,终于找准问题症结所在。

徐长兴将困扰群众多年的饮水问题作为村里的头号民生工程,带领驻村工作队翻山越岭摸排分散的598户1683人饮水现状和供水线路铺设情况,系统梳理供水管网并进行整合。后又多次向上级部门和派出单位汇报,争取到43万元资金。

方案确定了、资金也到位了,可工程推进并不顺利。由于线路途经丛树、楼门、酒泉三个村才能将水引到渔渡村,因线路经过其他村部分村民的房前屋后,有时还需要破路埋管,偶有阻挠施工情况,徐长兴同村支两委齐上阵,想尽各种办法动员本村党员群众与邻村亲戚协助劝导,这才把部分村民思想做通,让管线顺利铺设下来。

开工后,徐长兴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施工现场,督促安全和施工质量及进度,历经3个月奋战,终于把清泉送到渔渡村民家中。

项目共铺设管网15000米,改造整治1处闲置漏水严重的带有泄压蓄水功能的1300立方米蓄水池。此外,利用重庆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捐赠资金修建泄压水池3个,有效解决供水过程中因海拔落差大导致的爆管问题。

“通水只是第一步,关键要让清水长流。”渔渡村设立水管员岗位,聘请专人对供水管网进行运维。

随着“饮水密码”被破解,村里发展迎来新机遇。党员干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抓产业抓发展上,徐长兴深度调研渔渡村区位、产业情况,深入研究县域文旅产业现状,提出渔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构想,主动推动将渔渡自身果蔬种植等产业融入县域农文旅大场景中,将自身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民宿、开农家乐,修建产业步道、发展徒步经济、采摘经济、营地经济,让群众得到发展的实惠。

“现在拧开水龙头,流出来的是幸福水,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站在新修建的产业步道上,徐长兴眺望着远方,眼神充满了坚定。

责任编辑:蔺凯伊

媒体矩阵


  • 工人日报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