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通过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导师库等方式,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

重庆乡村产业振兴将迎万名“金白领”!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5-03-28 04:19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阅读提示

为村民开辟新财路,为乡村产业发展进行专业考察,为集体资产增收进行科学管理……近年来,一批活跃在重庆田间地头的“金白领”,用自己的专业力量引领一方、带动一片。同时,创业培训、技术指导、财政补助等培育扶持政策,为乡村能人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

“真没想到,往年我们砍来当柴烧的蜡梅枝,一根就能卖出10多元!”春日正浓,背着背篼的花农王思菊站在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纸厂湾组的乡道边,一边从花艺培训师邓纪会手中接过一沓大红的百元钞票,一边欣喜地聊着“变柴为宝”的增收新渠道。

从“0”到“10”的变化,得益于一批活跃在田间地头的“金白领”。为解决乡村人才不足的瓶颈问题,今年重庆市实施乡村产业振兴“金白领”培育计划,通过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导师库等方式,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力争到2030年培育乡村产业振兴“金白领”1万人。

田间地头“长出”新能人

静观蜡梅是北碚区的特产,王思菊和丈夫有着10多年的蜡梅种植经验。以前收获蜡梅鲜花后,他们就会对树枝进行修剪,但修剪下来的老旧枝条基本被丢弃,或是直接当柴火烧。

2018年,邓纪会返乡回到静观镇创业,从事插花盆景培训。多年来,她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蜡梅能够“节外生枝”,为乡亲们增加收入。如果能对蜡梅树进行“高压”处理,即通过生根粉、苔藓用薄膜包裹树皮剥开处的小口,助其长出根须,不就能得到一段桩头“树种”吗?

有了这个想法后,邓纪会立即查阅花木种植技术书籍,并请教西南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得到的答案是“基本可行”,但不排除这些“树种”有水土不服等问题。得到理论支撑的邓纪会回到村里,转头又扎进摸索实践当中。

在重庆城口县治平乡新红村,色泽红亮的腊肉挂满了村民李文成家的炕房。该县地处大巴山区腹地,老腊肉、山地鸡等土特产远近闻名,乡村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如何将村里的特产送出去、将外地的客人请进来,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施策的主要发力点。

为此,城口县190家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出资,合股成立了大巴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公司。通过市场化招引,聘请来自重庆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的专业人才何书勤担任公司总经理,对公司进行专业化运营。“公司的市场定位就是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帮助乡村产业发展。”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何书勤重点完善乡村投资可行性评估论证机制,对乡村产业运营、村民持续稳定增收进行充分考察,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

“虽然乡村振兴有了一定的人才支撑,但满足现实发展需要的高层次、高水平的乡村人才还不多。”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当前农业效益不佳、农村资源资产盘活不够、村民收益不多,核心在于从业人员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经营理念、市场观念、品牌意识等专业能力亟待提升,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迫在眉睫。

为助推乡村产业发展支招

“剪枝下来可以培养成桩头,全靠邓老师提供的技术指导。”在邓纪会的指导下,王思菊学会在蜡梅枝上打营养包,让枝条长出根须后变成制作盆景的桩头。春节过后,她就经常去看蜡梅树上营养包里新根须的生长情况。

到了种植基地,邓纪会又请了几位村民把收购的桩头移植到地里。今年,她计划请技术人员给村民讲技术,同时请盆景专业人士指导桩头盘扎,让这些桩头长出更有特色的品相,在网上卖出更好的价钱。既能对接专家资源,又能指导生产实践,邓纪会笑称,自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何书勤对城口县乡村产业的投资规划,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2022年,重庆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在城口县岚天乡对农房进行民宿改造,还准备在民宿周边建设帐篷营地等配套文旅设施,向大巴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公司提出了融资需求。

“民宿本身距离岚天乡乡村旅游核心区超过2公里,位置相对偏远,难以吸引稳定客流。但建筑设计公司的经营方式和收入来源相对多元,民宿除了有旅游住宿收入外,还被打造为乡村建筑设计工作室,可以吸引专业团队客流。”何书勤说,在充分评估项目投资风险和收益后,公司决定对这家民宿投资30万元,2022年至今仍在稳定运行,收益比较有保障。

从支持种养殖大户改造生产设施,到助推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大巴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公司从成立以来,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帮助20多个产业项目发展。由于营运稳定,这家企业也已向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东分红近90万元。

为“金白领”给予全面培养支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失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成为制约重庆市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因素。

今年,重庆市实施乡村产业振兴“金白领”培育计划,以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产业能人为重点,深化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头雁”行动。同时,试点从返乡能人、创业达人、回乡青年等人员中选聘“乡村CEO”,专业化经营管理村集体经济产业,真正打造一支与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留得下来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队伍。

“我们将建立全市乡村产业振兴‘头雁’‘乡村CEO’等重点人才培育的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并给予一定的创业培训、技术指导、财政补助等政策扶持,全面提升他们在产业发展、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此过程中,农业政策性银行等金融力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记者从农发行重庆市分行获悉,2024年,该行共计投放贷款478亿元,年末贷款余额达2255亿元,为重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更多像何书勤这样的经营管理人才。”城口县农业农村委副主任付星基说,近年来,城口县选聘县级、镇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10多名,这些“乡村CEO”正在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气象。

责任编辑:朱晶晶

媒体矩阵


  • 工人日报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