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35岁就业门槛”该拆了

来源:江苏工人报
2025-03-28 07:13

原标题:“35岁就业门槛”该拆了

35岁门槛,职场“断崖”何时消失?张凯丽在今年两会采访时发飙,称要动用国家力量打破这一门槛。那天,张凯丽政协委员在接受采访时的眼神里闪着怒火。当记者提到“35岁就业歧视”话题时,她几乎是脱口而出:“我非常气愤!”“35岁正是干事的时候!”张凯丽这句掷地有声的话,瞬间击中了无数中年求职者的心。在当下这个年龄焦虑弥漫的社会里,这位政协委员的直白表态,就像一盆冷水浇在了设置年龄门槛的企业头上。(3月20日光明网)

我们国家的任何一部法律都没有“将招聘年龄上限设为35岁”这样的法条,企业任意设置这样的上限,于法于理都行不通,是一种不合法理的行为。当下,许多地方人口红利趋减、老龄化加剧,在此背景下,各地更应该“拆”掉招聘的“年龄门槛”,为求职者,特别是中高龄求职者争取平等的就业机会。

一些企业“将招聘年龄上限设为35岁”,是因为越年轻精力越旺盛,能熬夜,而且有冲劲。而拖家带口的中年人在企业眼中“性价比不高”。这一想法表面上看有一定的道理,能维护企业的利益,其实是企业自毁前程。试想,即使企业都招到20多岁的年轻人,即使他们工作精力再旺盛,但他们工作了几年后,年龄也会超过35岁,企业不可能在这些人超过35岁之后,就把他们辞退吧!因此,企业“将招聘年龄上限设为35岁”,可能让很多在职员工看不到前途,会大大削弱他们的工作热情,一有机会就会“逃离这个企业”,也让本想进入这些企业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如今,一些新兴行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对企业来说,在工作中学习得到的技能和经验并不是最重要的,基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力、创新力更为重要,提升职业技能的方式已经不完全靠时间积累。一些互联网企业,年轻化都是招聘关键词,管理层的年龄也几乎都在35岁左右。因此,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都会在35岁左右感到“年龄焦虑”,担心在现有岗位面临淘汰危机,再就业时因“大龄”再次受阻。

将年龄作为招聘门槛,对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年龄歧视不仅有失公平,也不利于其职业长远发展;对企业而言,歧视性用工可能会将真正有能力的劳动力挡在企业门外,会减少劳动力供给,导致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上涨;不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也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将招聘年龄上限设为35岁”,这种做法于情于法都说不过去,更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因此,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制止企业这种做法。当然,作为劳动者,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不断适应新的工作方式。有关部门要引入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通过职业培训、社保补贴等方式,引导用人单位在用人和招聘时不再年龄歧视。(胡建兵

责任编辑:李靖

媒体矩阵


  • 工人日报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