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广州发布“投资发展10条”

今年计划新引进高质量项目1000个,目前已引进324个

来源:南方日报
2025-03-29 10:17

南方日报记者 刘珊 黄舒旻

“选地就像在超市购物!”

打开首次上线的“广州市招商土地超市”,全市约420宗、近19平方公里优质地块,指尖选地、一键直达,让企业“所见即所得”。

最新推出“投资发展10条”,审批提速30个工作日内快速开工,对扩容企业不强制新增产值、税收承诺,让企业“拿地即动工”。

在3月28日召开的广州产业空间及投资机遇推介活动上,广州面向全球投资者发出“投资广州、投资未来”的诚挚邀约。

广州今年计划新引进高质量项目1000个,百亿级项目10个。今年以来,广州已引进324个产业招商项目、投资总额1034.3亿元,其中百亿级制造业项目2个,抖音、阿里、腾讯等10家平台新设11家独立法人、预计营业收入百亿元项目3个。

广阔天地

广州的竞争力,是其无可替代的空间优势。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广州拥有1个自贸片区、4个国家级经开区等重大战略平台,工业产业区块达690个(626平方公里),可招商产业用地面积达100平方公里(15万亩),居大湾区之首。

数字背后,是广州为产业落地打造的“黄金载体”。

“指尖选地,所见即所得”——首次上线的“广州市招商土地超市”,正是广州空间资源智能化的缩影。

这一平台集成全市约420宗、近19平方公里优质地块,企业可通过产业类型、区位条件等指标实现精准筛选,土地供需对接效率大幅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正系统梳理3个月、6个月、1年内可供用地,形成动态招商用地库,确保项目快速匹配。

无论是连片开发的“平方公里级”科创总部地块,还是“上下游即上下楼”的垂直产业园区,广州的空间规划始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聚焦土地资源的智能匹配,广州将“空间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广州市投发委办正在策划“产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园区品牌化、产业特色化”的“四化”产业园区,打造产业地标品牌,并策划推出一批适合科创龙头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使用的有山有水、平方公里级的连片地块,“一产一企一地”地开展方案式招商。

近期,南沙正在洽谈重大项目建设绿色石化和新材料基地,广州知识城正在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园,增城正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以M3工业用地为主的高端电子化学品园区等。

精准滴灌

广州招商,目标明确——全力服务“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基于这一产业体系,广州正在探索构建“产业集聚区—产业区块—产业用地”三级管控体系,促进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6个未来产业集聚发展,并推出惠企利民促产新举措,实现“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开工、完工即投产”一站式高效服务。

此次发布的“投资发展10条”,以十大改革举措直击企业投资痛点,展现出广州“刀刃向内”的改革决心。

“拿地即动工”——这一模式将企业从冗长的审批流程中解放出来。通过“前期介入+容缺受理+并联审批”,项目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30个工作日内即可开工。

“降本减负”——政策“组合拳”直指企业核心关切。工业用地出让价款可分期缴纳,首期仅需50%;红线外管线连接工程零投资;履约考核从“产值税收承诺”转向“服务评估协议”,企业无需因市场波动承担失信风险。

政策更具灵活性与延续性——商业用地可动态调整自持比例,工业用地弹性年期续期地价“综合评估”,存量项目设置履约过渡期。

如果说空间是硬实力,那么政策与服务则是广州吸引投资的软实力。广州以央国企新项目、优质外资企业、新型民营企业等三类企业作为招商主攻方向,各企业、机构、区、部门,将根据各界建议适时出台下一批政策,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滴灌。

首选之城

政策与空间红利,最终转化为市场活力。

谁在投广州?2024年,广州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445家,同比增长27.4%,全国每新增7家外资企业就有1家落户广州,连续八年成为“中国首选投资目的地”。

数字背后,是广州作为“首选投资目的地”的底气。

企业“用脚投票”——华南美国商会报告显示,广州连续八年蝉联中国外资首选城市。世界500强企业中,362家已在广州布局。近期,央企投资的藏粤直流项目(年供绿色电力200亿度)、增材制造全产业链基地等重大项目落地,印证了广州在新能源、高端制造领域的吸引力。

场景“创新沃土”——广州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企业提供了试验场和爆发点。在生物医药领域,“港澳药械通”政策覆盖45家医疗机构,创新药械可快速进入临床;在自动驾驶领域,全国最大的测试道路网络(3240平方公里)已支撑Robotaxi、物流重卡等10类场景商业化运营;低空经济方面,50%的空域开放度和38个起降场,正吸引亿航智能等企业抢占“空中赛道”。

资本“强力托举”——截至2024年末,广州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5600亿元,产投、金控两大母基金撬动子基金规模超4000亿元,培育出79家上市公司和75家“独角兽”。2025年,1500亿元产业母基金与100亿元天使基金的设立,将进一步打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工人日报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