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陈秀生,已经在梁山县挂职科技副县长七年有余,他不仅亲手搭建起学校与地方合作的“连心桥”,还带动了更多专业人才汇聚于黄河滩区这片热土。
在他的引领下,10多个校企联合研发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建立7处研究生工作站和3处博士后工作站,柔性引进高校博士团队26人、行业领军人才8名,超过百余名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这里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学校立足学科特色,发挥综合优势,在国家和区域发展大逻辑中找准定位,着力提高县域人才供给质量,增强县域科技创新动能,提升高校对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3月30日,济南大学校长刘宗明介绍道。
实践中,2024年3月1日,济南大学在省属高校中率先成立“济南大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旨在服务校地合作,赋能县域发展。研究院整理汇集学校人才专家、科技成果、人文智库、培训服务和创新创业服务等各类资源,编写并发布了济南大学《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为县域发展提供全面的服务清单目录。已推动学校与全省74个县(市)区339家企业开展科技合作、30个县(市)区84家企业单位开展智库咨询服务。
学校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已为山东省内70余个县市量身定制“产业服务方案”。近一年,学校和各县区企业签订技术合同375项,服务中小企业千余家,带动相关产业新增产值超10亿元,有力推动了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大学创新性地推出了“种子基金培育+校企联合攻坚”模式,像播撒希望的种子一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学校推荐了18名“科技副总”长期服务企业一线,精准服务包括华沃(枣庄)水泥有限公司、滕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枣庄天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先后33项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项目成功落地,项目经费突破2000万元。
此外,学校秉承“产学研深度融合,校地企合作共赢”的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基调,已先后在梁山县、寿光市、临清市、枣庄市、东平县、博山区等地建立校地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16家。研究院“上通科研,下接市场”,不断提升开放性,以平台汇聚资源,逐渐形成服务势能。研究院不仅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更是人才汇聚的“强磁场”。(刘珂珂 陈广立)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