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坚定文化自信要把握好四重辩证逻辑

来源:安徽日报
2025-04-01 13:43

原标题:坚定文化自信要把握好四重辩证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是如何确立起来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层逻辑。透过这一重要论述,不难得出,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在坚定“四个自信”、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和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予以推进,需要在实践中深刻把握其辩证逻辑。

在“四个自信”的辩证统一中坚定文化自信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坚定文化自信,一定要把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能就文化自信谈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最深层次的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文化自信,有文化自信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但离开对发展道路、指导思想、社会制度的高度认同和坚定自信,没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不断增进,文化自信也难以走深走实、行稳致远。换言之,“四个自信”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内在蕴含着深刻的辩证逻辑。文化自信的坚定,离不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之间的互促互进和整体推进。

在文化建设的辩证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坚定,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化自信扎根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对世界范围外来文化和人类文明的批判借鉴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推进,要在融通中外、贯通古今的文化建设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根本的是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要推进“第二个结合”,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去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活力,实现古为今用。在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切不可简单地厚古薄今或者是厚今薄古。对待外来文化,关键是要确立正确的文明观,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用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用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用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因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只有建立这样的文明观,我们在对待世界外来文化时才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才能批判借鉴、为我所用,才能在吸纳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本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不断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使其更好地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文化使命。

在“不忘本来”与“开辟未来”的辩证逻辑中坚定文化自信

之所以提出坚定文化自信与不忘本来、开辟未来的关系,在于任何文化都是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文化自信的坚定必须放在比较长的时间轴线中去审视。坚定文化自信要不忘本来,是强调要坚守文化的根脉,不能切断文化的源泉活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对待中华文明,更是要不忘本来。因为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独树一帜,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我们对中华文明要有高度的认同,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形成过程、发展趋向等,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坚定对自身文化价值、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要开辟未来,是强调文化自信离不开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当代中国来讲,我们的文化自信绝不是简单地躺在古代文明的辉煌灿烂之上自言自信,也不是割裂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而盲目自信,而是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为人类文明百花园作出新的贡献。简言之,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要承继传统与遗产,不忘本来,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另一方面要大胆改革创新,开辟未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强国建设的整体逻辑与一体推进中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从另一种意义上,国运兴、民族强则文化兴、文化强。没有国家富强、民族兴盛,文化的繁荣昌盛和坚定自信从何谈起?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才深刻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相继取得了革命、改革、建设的伟大成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今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也一定离不开强国建设,一定要在文化强国和现代化强国的整体逻辑和一体推进中去实现。换言之,要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文化强国建设;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经济、科技、教育、人才、外交、军事等其他方面的强国建设,没有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强国,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无从谈起,我们的文化强国也很难建成。只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我们的国家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强国,中国人的自尊心、自豪感,做中国人的底气、骨气、志气才会极大增强,我们的自信也才会得到全面提升,文化自信也才能倍加坚定而充盈。

白显良,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李靖

媒体矩阵


  • 工人日报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