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孟村回族自治县挂甲林村:留守妇女变身“插花师”
沧州日报记者 李佳芳 本报通讯员 张金元 刘培渤
在孟村回族自治县挂甲林村,村里的妇女们从田间地头走进“工作室”,摇身一变成了“插花师”,用一双双巧手编织“致富花”。
4月1日,在村委会活动室,一张桌子上摆满了不同款式塑料花的组件。53岁的村民胥金凤和其他几名“插花师”围坐在桌子前,一边唠着家常,一边组装花瓣,动作非常熟练。
“这个活儿简单轻松,我每个月能拿到1000元。”村民高玉梅说。她是在胥金凤介绍下找到这份工作的。她表示,没想到自己67岁了,还能在家门口挣钱补贴家用。
20多年前,胥金凤也和村里众多留守妇女一样,除了种地,还要在家带孩子,应付其他家庭琐事。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她开始尝试在自家做起手工编织。
后来,村里几位妇女听闻胥金凤在家做手工能赚钱,便纷纷找上门来,表达了想要加入的意愿。胥金凤心中一直怀揣着带动村里妇女老人增收致富的想法,面对大家的请求,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经过多方打听、四处沟通,胥金凤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仿真花加工项目上。没有经验,她和大家就一点点摸索;工具不完善,她和大家就反复改良。就这样,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相较于针织花,仿真花加工更简单易学,视力不太好的老人也能操作。而且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仿真花因为独特的装饰效果和实用性,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市场空间较大。” 胥金凤说。事实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仿真花加工很快成了村里妇女老人抢手的工作。
村委会得知这一情况后,给予胥金凤大力支持,特意提供了两间活动室作为她们的“工作室”。孟村回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也积极行动起来,四处奔波联系销路。如今,天津一家公司和胥金凤达成合作,定期上门收货。
在各方的共同帮扶下,挂甲林村的仿真花加工生意日渐红火。如今,这个项目已经吸纳了本村及周边村镇100余人就业。更令人欣喜的是,她们制作的仿真花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还远销俄罗斯等国外市场。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