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好用好群众语言
这次反“四风”,开始群众担心会是“一阵风”、“雨过地皮湿”。我们针对“四风”问题突出特别是奢靡享乐大量嘚瑟到群众眼皮底下的情况,立行立改、雷厉风行,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推进,每年都有新招数,不断释放新信号,让全党全社会感到了党中央的决心,在短期内实现了党内正气上升、社会风气上扬。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月6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长期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感情培养不起来,真去做群众工作,很多事做不来。所以,很需要接地气,接了地气才能培养对群众的感情。”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重读这些重要论述,让我对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更加深刻理解了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需学会放下身段,讲好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找准质朴实用的方式方法,切实为群众办成实事、办好实事,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带着感情与群众坐在同一个板凳上,真心实意为老百姓着想做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不带着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就是‘作秀’了。”其实,少数干部在工作中不接地气,与群众打交道能力不足,方言土语不会说,沟通交流不顺畅,讲了半天群众没明白什么意图。这种现象,说到底,就是没有学好用好群众语言。
群众语言,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语言,反映着群众心声,集中着群众智慧,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具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思想深远的特征,能够让人听得懂、记得住、信得过、用得上。干部接地气、维系好与群众的鱼水之情,必须要学好用好群众语言。
党员干部学好用好群众语言,善于当“泥腿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感情的同志下基层做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那是一种温度。”在实践中,少数干部想当“官老爷”,自己高高在上,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通过汇报材料了解群众冷暖,没有深入实际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没有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放在心上。这种做法完全背离党的群众路线,破坏党和群众的鱼水之情。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政治口号,而是要身体力行去践行。只有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去做事,群众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我们需要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培养与群众的感情。要善于当“泥腿子”,多到一线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拜人民群众为师,既身入基层,又心入基层,真正接到真地气、培育真感情,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党员干部学好用好群众语言,善于讲“方言土话”。“方言土话”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接地气。当前有些干部在与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时,习惯于用群众听不懂的“官话”“套话”,群众听不明白的“学术语言”“专业语言”,甚至还讲一些与本地区不相适应、脱离本地区实践的“文件语言”“政策语言”,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仔细想来,这种话语表达,本质上起不到有效沟通作用,不仅不接地气,还疏远了与群众的感情。党员干部只有深入群众,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特色和语言习惯,利用和群众谈心谈话的机会学习更多群众语言,并善于运用当地群众熟悉的谚语、歇后语,才能更好把党的最新政策讲给群众听,让群众知道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更好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所需,密切与群众的感情。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继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学好用好群众语言,把大道理口语化表达,把文件内容通俗化讲解,讲群众听得懂的话,干老百姓用得上的事,在实践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英明)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