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培训强基基地引领金融赋能政策护航(引题)
莱芜区:助力退役军人转好身安下心立好业(主题)
大众日报记者 姜斌 通讯员 张欣 崔文冉
在济南市莱芜区,一家名为“百味斋菜煎饼”的小店生意红火。店主刘畅是退役士兵,去年9月脱下军装后,他通过莱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适应性培训,迅速完成角色转换,短短3个月便创办了这家小店。
近年来,莱芜区坚持把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以“主动问需、精准服务”为主线,打出“培训强基、基地引领、金融赋能、政策护航”组合拳,助力退役军人“转好身、安下心、立好业”。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育退役军人创业企业近400家,带动就业超4000人,发放创业贷款超7000万元,减免税费近500万元。
如何让退役军人快速融入社会?莱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适应性培训”作为关键一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法律法规普及、就业形势分析等课程,帮助退役军人调整心态、找准方向。2024年以来,全区已有166名退役军人领取职业技能培训核准书,参加“订单式”培训。
同时,莱芜区建立“培训+就业”联动机制,联合人社部门动态更新岗位信息。2025年以来全区共组织10场“军岗日”退役军人招聘活动,对接企业达284余家,为退役军人提供岗位1100余个,登记和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60个。
走进莱芜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墙上“退伍不褪志,创业显担当”的标语格外醒目。该基地依托启迪之星全球孵化网络资源,为退役军人量身定制创业项目。羊里街道退役军人彭顺利创办的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40户退役军人种植、储存生姜等,提供岗位120余个,年产值超千万元。
目前,全区已建成1个区级、15个镇街级孵化基地,引进培育军创企业近200家。基地不仅提供法律、财务等专业服务,还组建了由优秀退役军人和专家学者组成的导师团队,为创业者“把脉开方”。原籍安徽的退役军人谢凤超创立的生物科技公司,在导师指导下拓展餐厨垃圾处理业务,2024年营收达2000万元,吸纳17名退役军人就业。
莱芜区还创新推出“一对一”贷款帮扶机制,联合银行简化流程、提高效率。退役军人景先军创办口腔医疗公司,因扩张急需资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动对接,助其申请50万元无息贷款。“这笔钱解了公司燃眉之急,如今门诊量翻了一番。”景先军说。
今年以来,莱芜区共为8名退役军人办理创业贷款205万元,发放创业贷款贴息18.32万元;2020年创业扶持政策实行以来,共为244名退役军人办理创业贷款7025万元,为150名退役军人发放创业贷款贴息176.35万元,贷款发放总额及贴息居全市前列。
莱芜区通过建立军创企业联络员制度,联合税务部门开展“政策找人”行动,确保军创企业税费减免应享尽享、应享快享。“好政策给了我们底气和动力!”2019年以来,谢凤超的军创企业共享受到相关税收优惠近20万元。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