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先生
日前,有网友发布视频反映,在河北省三河市,商户接到城管上门口头通知,要求更换红色、蓝色、黑色的店铺招牌。随后,有媒体联系到三河市城管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表示,按照政府城市规划要求,商铺门头牌匾底色禁用红蓝黑三色。当记者询问是否有具体文件对此做出规定时,对方回应称“文件还没有,就是先行一步在改这个东西”。
从网上的视频来看,三河市已有不少商户“更新”了门头招牌。有些极具辨识度的招牌因为改变颜色,看上去很是“违和”。
视频来源:九派新闻
近几年,有关城市管理部门和店招“过招”的新闻时有发生。有的地方要求统一使用某种字体,有的地方要求统一“黑底白字”;有的地方规定只能写店名不能写经营内容,有的地方规定把汉字改为拼音。
店招,一方面是城市设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商户招揽生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这两种不可剥离的属性决定了它既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管理,也需保留自己的个性和独有的风格。
不难看出,大多数引起争议的店招事件,都是没有处理好“管”和“放”的关系和分寸。
从城市管理的角度,对店招进行引导、规范,保持城市的干净、整洁、文明、有序,无可厚非,但也需守好底线。这条底线大体分为两部分,一是按照现行的《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技术标准》,店招设计需符合相关实用和安全标准;二是店招上的内容不得违反公序良俗以及国家法律规定。
在底线之上,店招是各美其美还是相对统一,并没有绝对正确选项。但和对待其他市场行为一样,任何部门对店招进行管理都应该“师出有名”。比如,一些历史文化街区为保持传统需对店招做出特殊限制;一些城市为了凸显区域划分对店招进行分类;还有的商区则将某一风格的店招作为特点乃至卖点之一。总之,相关举措的实施应该有利于城市发展和市场繁荣。
此外,即使“出发点是好的”,规范店招的过程也要以服务商家、消费者为核心,了解民意、吸纳各方意见,提前做好沟通解释和论证工作,最后再通过合规、透明的流程出台相关规定。
图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作者:林智浩
店招虽小,却关乎方方面面。最直接的,是一个地方的形象和面貌。符合环境特色的店招可以为城市加分、添彩,有的城市则因店招单调、雷同而少了不少生机。
如何对待店招,还是地区营商环境的缩影。优化营商环境不该是一句口号,也不是非要有令人瞩目的大动作。让大大小小的商户不整日为店招颜色、字体操心,本身就有助于稳定他们的基本信心。
店招能不能管好、能不能管出彩,根本上是对一地城市治理理念和能力的测试。现实生活中,类似“店招该是什么样”的情况还有许多,管理者“说了就算”的方式既无益于城市发展,也越来越不被人们接受。真正精细化的城市治理,需要相关部门跳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怎么省事怎么做”的思维模式,本着法治、科学、民主的态度,为城市里每一件大事小情找到最优解。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