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论员 张雪
据4月9日央广网报道,近期,不少年轻求职者,特别是应届生反映自己在找工作时都遇到了被“留作业”的情况——面试官希望他们回去完成一份测试任务。除了文案、设计、绘画和动画,试稿目前也出现在运营、策划等职位的招聘中,作为双方合作的初步考查。但当求职者按要求完成相关“作业”后,往往被以各种原因拒稿、终止招聘流程。
面试“被留作业”,即试稿,指的是在求职面试过程中,企业根据岗位需要,要求应聘者完成一份相关的作品样本。从设计师提交作品、程序员现场编码,到策划岗撰写方案,近年来,试稿出现在诸多需要实操技能的岗位招聘中,逐渐成为企业考查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于企业而言,试稿可以打破学历、证书、过往履历等“滤镜”,更直接、客观地考查求职者的专业水平和岗位适配度,一定程度上规避简历包装和面试技巧带来的误判。对于求职者而言,参与试稿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还可以对工作内容、岗位要求等有更具体直观的了解。试稿的普及,是企业招聘从“纸上谈兵”到“用实力说话”的一种转变,有助于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试稿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部分企业安排的试稿要求过于复杂、详细,给求职者带来了时间和精力上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试稿的评价流程与标准并不清晰,部分求职者担心相关作品被企业免费使用,对自身权益保护存在担忧。简而言之,就是部分企业模糊了试稿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边界,让求职者对企业的招聘诚意产生了“信任危机”。
要让试稿回归“能力考查”的初衷,关键在于用公正完善的规则明确试稿任务的边界,建立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企业要设置标准化的试稿流程。比如,明晰试稿时间范围和评价标准,避免占用求职者过多精力;无论是否录用,均给予试稿成果专业评价,尊重劳动者的付出;必要时可同求职者签订保密协议、支付稿酬等,尊重和保护其知识产权,等等。此外,要依法依规处理企业免费使用求职者产出的情况,加大对相关侵权行为的惩戒力度。
招聘,是人才与企业互相沟通、双向选择的过程。试稿,能够试出求职者的专业能力,也能试出企业的诚意与诚信。拒绝“免费用工”,构建公平、透明、互信的招聘环境,让能力被看见、让用心被尊重,才会更有助于就业市场的秩序以及更多人的求职信心。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