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
据4月14日《工人日报》报道,随着“体重管理”成为人们备受关注的热词,简便易行的工间操在一些企业再次流行起来。但记者调查发现,工间操在推行时仍面临场地有限、生产压力等现实阻碍,进一步普及仍有困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负责人表示,深化“体重管理年”行动,推动“国家喊你减肥”从网络热议变为全民实践。这股“健康风”因此刮进了企业,耗时少、成本低的工间操重回职场。
从报道来看,职工对工间操的热情让企业有些意外:有的企业不强制要求职工做操,但很多职工一天不落;有的单位因为部分职工长期在野外工作,担心工间操参与率,结果职工热情远超预期;有些地方还组织了工间操比赛,各单位踊跃参与、反响很好……
“身心舒畅,才能更有干劲儿!”——职工的话,亮明了他们做操的动力。当下,久坐少动成为不少行业职工的普遍现象,“健康焦虑”悄然蔓延。工间操方便又减压,还能切实提升自己的“健康指数”,职工当然乐于参与。
不过,也有一些企业在生产效率与“做操”之间,心存顾虑:“工间操与生产效率真的不冲突吗?流水线暂停10分钟都可能影响产能。”同时,场地受限也是一些企业开展工间操的难点。
解决这些难题,重在为工间操注入一些“接地气”的创新,比如,有的制造业企业通过优化排班,让职工分班参与工间操,以降低其对生产的影响;有的用人单位把工间操“搬”到线上,方便职工随时随地“打卡”;有的企业推出了多种形式的工间操,不光是“做操”,还可以打太极拳、跳舞……这些因地制宜的做法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当然,推广工间操的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要认识到开展职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这是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健康中国行动的具体实践,能够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当职工看到企业不止在算“经济账”,也算“健康账”和“人心账”时,十分钟的工间操或许会释放不少“额外”效用,比如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人情味,感受到更健康的职场生态,有更多幸福感,这也有利于更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站在更高的维度看,工间操只是企业对职工开展健康管理的方式之一,只要用人单位有意识推广健康理念,积极主动帮助职工切实增强体质、缓解压力,那么不管是广播体操、广场舞,还是增加运动场所和设施等,这些小投入都可以成为凝聚人心和力量的“健康工程”,让企业收到更多意料之外的回报。某种角度上,这跟我们讨论保障职工的休息休假、张弛有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职工“黏性”,是一样的道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