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头利落短发,笑盈盈地坐在板凳上,双手十分麻利地编织着藤条,身后待加工的藤椅层层叠叠,像一座小山,超过了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初见王翠,便能被她身上那股利落劲儿所吸引。王翠的丈夫是一名货运司机,2011年部队转业后投身货运行业,王翠也随之成为一名“卡嫂”。
在这个卡车司机家庭集聚的春雨未来社区里,还有六七位和她一样从事藤椅编织工作的“卡嫂”姐妹。
10年前,为让丈夫安心跑车、一家人安稳团聚,王翠辞去老家河南商丘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彼时,她带着年幼的儿子,背上行囊南下,最终在杭州市富阳区落脚。
“小孩念书以后,突然感觉自己‘闲置’了。”王翠对记者感慨道。孩子渐渐长大,不再时刻需要她贴身照料,望着空荡荡的屋子,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而这份迷茫,并非王翠一人独有。王翠所在的春雨未来社区,地处富春湾新城门户位置,这里汇聚了111户卡车司机家庭、共510人。经了解,有77户家庭的“卡嫂”因要照顾家庭等缘故,处于待业状态。
不过,好在“‘卡嫂’共富工坊”出现了。2023年6月,为更好地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富阳区妇联、富阳区交通运输局联合春雨未来社区等部门,成立春雨社区“‘卡嫂’共富工坊”,由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担任“红色管家”,按需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指导、介绍公益岗位、引入来料加工,多措并举提升卡车司机家庭收入,筑就卡车司机“安心巢”。在富阳区妇联的关心赋能下,工坊引入家具用品来料加工业务,藤椅编织便是其中一项。经老师傅悉心教学,王翠和其他“卡嫂”掌握了这门技艺。
“从一开始编一把椅子要1天,到现在短短40多分钟就能完成。”王翠说,经过一年多时间,她们的手法越发熟练。
“这些藤编产品会出口到欧洲。”对于“卡嫂”们来说,自己的付出得到认可,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共富工坊”面积不大,却很暖心。
刚成立那会儿,工坊只有3人,后来发展到20多人,成员涵盖了90后年轻“卡嫂”,还有60后“卡爸”“卡妈”。
工坊之所以能吸引大家,自有其独特魅力。王翠说,“时间安排自由,娃放学了起身就能去接;报酬按件计费,多劳多得。既能妥帖照料家庭,又能让我们走出家庭的‘小圈子’。”
在这里,“卡嫂”们平均每月能增收2000元。她们一边做工,一遍聊家里的烦心事、开心事,互相出主意、想办法,欢愉的笑声时而从这方小小的天地传出,这里充满温暖与希望。
去年,在省妇联、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开展的“寻找‘美丽卡嫂’”活动中,王翠榜上有名。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认可,也激励着更多“卡嫂”勇敢编织出属于她们的幸福生活。
(浙江工人日报记者 羊荣江 通讯员 周夏林)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