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高馗元:足尖为笔写华年

来源:包头日报
2025-04-15 16:49

原标题:

高馗元:足尖为笔写华年

包头日报记者 梁晶晶

“1,2,3,4……”在明快的音乐节拍中,高馗元正为成人班学员传授筷子舞的技巧。这已经是他周日下午的第二堂课了,而在这之前,他刚刚给孩子们上完蒙古舞课。每逢周末,便是高馗元最为忙碌之时,课程从早到晚排得满满当当。不少学员都是因为观看了2025年包头春晚的《AI包头“潮”新年》这一节目,对高馗元留下深刻印象,继而慕名前来,向他拜师学艺。

高馗元是内蒙古中青未来教育培训(集团)有限公司舞蹈艺术团教师。出生在内蒙古的高馗元,自幼就被草原文化的醇厚气息紧紧包裹,蒙古舞自然成了他接触最多的舞种。悠扬的马头琴旋律、豪迈奔放的动作姿态,早已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里,成为他灵魂的一部分。在他4岁半时,就开始学习舞蹈;11岁时,进入专业舞蹈学校深造。求学期间,他也曾前往广州、北京的舞蹈院校交流学习,但在填报大学志愿时,他毅然选择了内蒙古艺术学院。高馗元说:“内蒙古艺术学院在蒙古舞教学方面独具特色,声名远扬,是我梦寐以求的求学殿堂,我笃定要在这里继续深造。”如他所愿,他考上了理想的院校,成为一名专业的舞者。

高馗元蒙古舞舞姿。

从内蒙古艺术学院毕业后,高馗元以舞蹈演员身份在舞台上活跃了三年。然而,怀着让更多孩子领略蒙古舞魅力的热忱,他毅然转身成为一名舞蹈教师,立志将这门民族艺术薪火相传。

转型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高馗元向记者坦言:“从前只需专注舞技,如今既要与孩子们建立默契,又得与家长深度沟通,这对我是全新挑战。”作为一名90后,他主动突破舒适区——从前腼腆寡言的他,通过反复练习沟通技巧,逐渐摸索出与不同群体对话的门道。如今的他,不仅能用灵动的舞步点燃课堂,更成为孩子们口中亲切的“孩子王”,让蒙古舞的火种在欢声笑语中悄然传递。

“舞蹈从不是女孩的专属,男孩同样能在跃动中绽放光芒。”在高馗元的舞蹈班里,两名少年成了“蒙古舞新力量”。13岁的李安航来自青山区哈达道小学,跟随高老师学舞已有三年。“高老师总是先讲舞蹈背后的故事,让我们知道每一个动作在表达什么。”少年眼里闪着光,指尖不自觉划出抖肩的弧度。

另一位学员赵翊尊同样是男孩,因2025年包头春晚《AI包头“潮”新年》节目慕名而来。母亲何恩玛笑着补充:“孩子看完演出就吵着要学,我们打听到高老师,果然名不虚传——他能一眼看出孩子的短板,手把手调整动作。”

望着练功房里跃动的小小身影,高馗元目光温柔:“我打心底喜欢孩子,每一堂课都像在编织童年的舞蹈梦。看着他们踮脚挥臂的模样,仿佛照见了自己年幼时学舞的场景。这份传承的满足感,是舞台灯光换不来的。”

教室里跃动的身影不止孩童。50多岁的张女士踩着鼓点学起筷子舞,她爽朗地笑道:“总听人夸小高老师教得好,我这把年纪也来圆个梦。咱内蒙古人不会跳蒙古舞,心里总像缺了块拼图。”从握筷手势到马步重心,高馗元不厌其烦地示范,这份细致与专业,让学员们笑称他是“把蒙古舞揉进骨子里”的好老师。

高馗元目光坚定,“蒙古舞,既有骏马奔腾般的豪迈,又藏着溪水绕原的柔韵。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只要心怀热爱,每个人都能在舞步里触摸草原的辽阔。希望更多人因一支舞爱上内蒙古文化。”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王姗

媒体矩阵


  • 工人日报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