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

2016全国两会 • 即时新闻

代表委员共话深化司法改革:完善纠错机制 维护公平正义

2016-03-14 06:16:13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刘晓静代表注意到,最高检报告已经明确提出,要着力完善纠正和防止冤错案件的常态化机制。“纠错仅靠有关部门自觉还远远不够。省级高院掌握启动再审决定权,如果不作为,则会有大量错案无法纠正。再审在哪里审?也关系到冤案是否能够顺利平反。”

  在现实生活中,来自地方的干扰似乎一直对冤案纠错产生着影响。以陈满案为例,事发于海南,最后要选择在浙江进行异地再审。“作为典型案例写进‘两高’报告的陈满案,采取这样的做法,就是为了摆脱地方的干扰因素,确保再审的公正。”浙江省高院原院长齐奇代表今天对《工人日报》记者说,“防范冤错案件是我们建设法治国家的底线。”

  “冤错不除,公信难树。”这是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始终坚持的观点。

  “一些敏感复杂的有冤错可能的案件实行异地审查和异地再审,可以排除冤错案件纠正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当的干扰,真正做到有罪则判、无罪放人,从源头上预防冤错案件悲剧的再度发生。”孙军工认为,完善复查和再审的程序,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和制度,对于防范冤错案件同样重要。

  对制造冤案者“罚酒三杯”式的责任追究,也引起了代表委员的质疑。

  2015年,呼格吉勒图案的追责结果让社会舆论哗然,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主任杨伟程代表对此印象深刻:“呼格母亲气得浑身发抖,满脸写着失望。”

  “在严肃党纪作风的背景下,一个官员违规接受吃请都可能被撤职。与之相比,这么荒唐违法的一件冤假错案,当年的办案人员竟然几乎全身而退,显然有失公平。”在山东代表团的分组审议中,杨伟程代表说。

  “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原始材料全部存在,这就为今天的平反提供了依据。”与杨伟程代表的观点略有不同,同在山东代表团的赵冬苓代表认为,“对历史冤案追责过重,当事人就有可能把相关的材料销毁,从而使冤案的平反更加困难重重,势必给以后的平反工作带来巨大的阻力。但是,对现在知法犯法、有意枉法的个别人员,必须严加追究,以儆效尤。”

  “应该承认,在任何国家冤假错案都是很难避免的。但是法制的健全却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赵冬苓代表深有感慨地说。“一旦发现冤假错案能否有勇气纠正,则是衡量一个社会法治水平的试金石。”

  “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是包括刘晓静在内的多位代表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的观点。

  (中工网北京3月13日电 中工网记者 李瑾 卢越)

1 2 共2页

编辑:张天一

两会民生观察

  • 春节过后,返乡笔记刷爆朋友圈,空心农村、儿童留守等问题凸显。年迈的父母舍不得儿女远走他乡,年幼的孩童不愿与父母天各一方。

代表委员面对面

  • 何健忠,1959年6月生,中共党员,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邮政局江平路支局长。

微E两会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微信

视频报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6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