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新传承
开12个语种微博传播佛教
京华时报:您认为宗教界如何参与创新?
学诚法师:宗教界要充分发挥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就要顺应时代要求,积极融入创新型社会的构建。
近年来,佛教界不断创新佛教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载体,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手段,如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影视、动漫等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形式,赋予佛教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从2011年我就开通了多语种微博,今年发展为12个语种,可以覆盖全球四分之三的人群。在公益慈善领域,佛教界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服务领域和模式。
京华时报:当下年轻人接受信息多元,如何才能更好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学诚法师: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尤其在文化多元、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契合现代人身心特点和需求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的寺庙是守护、延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实际体验寺院生活,可使人们对传统的修行方式、生活方式产生直观感受,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现代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比如惜福、习劳、早起早睡、素食、护生、尊师、敬老等等,这些都是现代人比较欠缺的。
其次,可以通过文化艺术活动、公益慈善、传统法会、学术交流以及佛教修行体验等灵活多样的弘法利生方式,将传统文化精神融入生活、复活于当下,让社会大众亲近佛教,浸润在清净庄严的佛教氛围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在现代社会树立积极健康的时尚新风、传递和谐的正能量。
□谈北齐佛首回归
佛教成为两岸精神文化纽带
京华时报:您作为福建人,能谈谈您当年出家的缘由吗?闽台佛教文化自古以来渊源颇深,您认为佛教如何在两岸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诚法师:我出家的因缘首先得益于闽南地区深厚的佛教氛围。我的祖母学佛并出家,母亲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这种家庭影响使我从小就对佛法有种自然的亲切感。少年时代看到玄奘大师的传记后,被其“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弘愿深深感动。因此也发愿出家,弘扬佛法。
闽台之间自古以来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法缘相循。在两岸关系方面,佛教一直发挥着精神文化纽带的作用。通过举办佛教文化、学术、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会,共同合作举办大型佛教活动、法门盛事,两岸佛教界彼此亲切往来、密切合作。今年2月26日,90岁高龄的星云大师虔诚护送流落海外20年的北齐佛首造像成功回归祖国,体现着两岸佛教和历史文化割不断的血脉亲情。
今后我们还将通过两岸佛教僧团建设、两岸佛教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等活动,发展两岸佛教公益慈善交流合作等多种方式,不断增进两岸佛教友好交流,为两岸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和平统一和伟大复兴携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