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震霆被记者们团团围住 中国西藏网 刘莉 摄
站在队伍中,我回想起3月3日全国政协会议开幕那天,也是这样。不过,那天天气不太好,有点霾。
那天,在夹杂着相机快门声的一片喧闹中,我注意到不远处有几位外国记者正在做出镜报道。我向一位熟悉的外媒记者做了个鬼脸,说:“信不信?某国的某媒体今天消息的导语肯定是‘3月3日,雾霾笼罩着北京,这座庞大古老的城市里的一切都显得混沌不清,而中国最重要的一年一度的政治会议就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中再次登场。这似乎预示着面临经济下行的中国,一切都是那么不确定。’”他大笑起来,表示赞同。
我毫不怀疑我的预测的准确性。美国之音、纽约时报等外媒对中国“两会”的报道的确坐实了我的这种预测。
在纽约时报的描述中,中国官员在“两会”上“噤若寒蝉”,对香港旺角暴乱、南海局势、看病难、股票市场动荡等话题“被封口”,甚至不少外媒还公布了一份所谓来自宣传部门的“禁止报道21条”。而这些却都不是真的。
虽然我不能就此武断地说,这些外媒对中国抱有恶意,但作为媒体,公开发布明显不属实的所谓新闻,至少是不负责任的。似乎这些外媒不明白:是13亿中国人生活在中国,难道远隔重洋的外国媒体对中国当前面临的问题的关心程度还能超过13亿当地人吗?
事实胜于雄辩,今年的全国“两会”,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整体体现出一种强烈的自信,整体上比以往更开放、更透明、更务实、更简朴、更和善。
更加开放透明的全国“两会”:没有禁区 网络媒体记者也有了身份
今年的全国“两会”开放了政协宗教界分组讨论的会场采访。连会场里的一位政协工作人员都表示没想到:“今年是挺特别的,管得松,在讨论的时候,大家说开放吧,就开放了。”
代表、委员们在面对媒体时,更没有所谓的“禁忌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