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发展全局深刻变革
创新,是习近平每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必讲的话题。
3月5日下午,他来到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进一步指出,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首要的就是创新。
杨雄代表介绍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成果及思考;金东寒代表结合高校工作实践对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提出意见建议;朱志远代表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就推动科教融合发展,把创新推动发展落到实处作审议发言……
习近平仔细倾听,时而伏案笔记,时而询问交流。
他强调,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当得知上海将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国外专家留在上海长期工作,习近平说,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科技强国可能是两个五年、三个五年、四个五年,甚至是三十年、五十年。但我们必须把握时机,找对了创新驱动发展这条路,就要保持定力,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地走下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
“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攻克制约我军建设和改革的突出矛盾,需要以创新的思路办法攻坚破难。
习近平曾说:“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也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习近平的“两会时间”。
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与贵德县河阴镇大史家村党委书记毕生忠代表有一段长达20分钟的对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贵德县在什么地方?”习近平问。
“在西宁市的南端,离西宁76公里……”,毕生忠讲述了这几年村子发生的巨变,高兴地对习近平说:“我们那里的老百姓把你,怎么说,喜欢的不得了!”略带紧张却充满感情的一句话,赢得了全场掌声。
“您讲过民族团结是生命线。我们村有6个民族。平常磕磕碰碰的事也会发生,但都不是民族问题。村里成立了‘调矛’小组,有问题都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