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余淼杰教授接受海外网财经采访
海外网3月17日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45741亿元,比上年下降7.0%。这样的转变如何实现?外贸新动能从哪里来?面对外需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我国外贸破局的关键是什么?在“中企走出去”大旗下打造中国“品牌”,政府及企业还有哪些功课要做?
结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及各代表委员的表态,海外网财经对话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余淼杰教授,探讨我国外贸的转型升级。余淼杰指出,2015年进出口总额下降,是因为我国传统产品显性的比较优势在下降,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失去了优势地位。
外贸破题着力点 供给侧和需求侧发力
2016年两会召开期间,海关总署公布了2016年2月份外贸数据,今年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43万亿元,下降15.7%,其中出口数据下滑了20%。创下了2009年5月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单月最大降幅,在两会期间引起了各界关注。
余淼杰认为,2月进出口数据,基本可以反映出2015年总体进出口贸易的大致情况。“其实,因为我国传统产品显性的比较优势在下降,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失去了优势地位。”余淼杰说。
当前形势下,外贸破局的关键是什么?余淼杰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供给侧,第二是需求侧。
余淼杰首先从需求侧的角度做了梳理。余淼杰认为,产品卖出去主要靠两个方式,同质价低或同价质高。从需求侧的角度讲,中国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双边谈判,如东盟“10+1”自贸区。余淼杰说:“如果中国—东盟“10+1”自贸区能做好,将有利于我国进口更多的中间品或者原材料,这对增加我国进口、减少进口负值有很大帮助,因为进口增加,出口相对也会增加。”
在供给侧方面,余淼杰坦言,很多产业里存在有产能过剩的现象,比如钢筋、水泥等。“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应该是落在资本密集型产业方面。因此必须要去产能、去库存。”
值得注意的是,余淼杰对于供给侧改革中的企业生产率提升给予高度重视。“要鼓励企业创新,改造技术,开发新产品”,余淼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