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钢铁行业代表委员支招——
关注去产能中的职工安置②:“转岗,首先要转变观念”
中工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蒋菡 李瑾)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转岗是很多被分流职工要面对的一道坎。今天下午,在小组审议中,河南煤化郑煤集团董事长马正兰代表感慨:“转岗,首先要转变观念。”
这一感慨,源自他的切身体验。去年以来,郑煤集团4万名在册职工中,目前在岗3.2万人,不在岗的8000人需要另谋出路。马正兰代表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分流的主要是地面岗位及机关人员,“要让这部分职工在企业内部转岗,去做类似保洁这样的工作,他们很多都不愿意。”
内部转岗如此费劲,向外转岗更是要跨越心理围墙。
郑煤集团曾与河南省妇联组织了一个家政服务培训班,本来预计200个名额,结果只有四五十名职工愿意参加。“当个金牌月嫂一个月能挣上万元,但有些人就是不愿意。”马正兰代表说,第一批参加的人少,但慢慢地应该会起到带动作用。
显然,转变观念需要时间,而带动作用不可或缺。
马正兰代表说,原来厂里不太愿意放一些技术能手走,现在不得不让他们去找出路,从而发挥示范效应。“前几年,有个副科长辞职了,现在是一家全国连锁超市的郑州区域主管,她还带动了一些工友过去工作。”
几位煤炭业的代表也谈到,小煤矿招的农民工分流后可以回家种地,但国有大煤矿分流的职工没有这条退路。并且,煤矿分流职工大部分在45岁以上,再就业年龄不占优势。
事实上,不少煤炭钢铁企业也正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努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平顶山市委书记陈建生代表今天在小组讨论中就谈到,“有减还要有增,去掉这些过剩产能后用什么补上?传统资源型城市在去产能后,一两年内如何培育起新产业,让职工得到比较好的安置?这是个问题。”他说,“去产能”这三个字的分量很重,国家、企业和职工都要努力。
河北钢铁集团唐钢炼铁厂生产经营科科长方丽平代表介绍,河钢唐钢提出“两条腿走路”——做精钢铁主业,做大非钢产业。以人为例,抽调一部分钢铁主业人员向非钢产业战略转移,既可实现钢铁主业轻装上阵,又能保证非钢产业人员的需要。今年1月20日,河钢唐钢大学成立,将对在岗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董事长梁铁山代表也透露,他们打算发展新能源产业,转岗职工将到企业内部设立的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培训。
郑煤集团也规划了三大发展方向:清洁煤技术、清洁能源和煤电一体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过渡期会很艰难,但再难我们也要积极想办法做好职工安置工作。”马正兰代表坦言,“职工安置,重要的是给出路、找活路、留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