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赵超、季明、康淼)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面向“十三五”,如何进一步深化对创新的认识?怎样破除束缚创新的制度障碍?如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连日来,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围绕落实创新发展理念,谈认识,明方向,析路径。
——决胜全面小康,就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创新发展理念首要的是创新。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创新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全国两会上的强音。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天津市委主委欧成中认为,解决未来五年的发展问题必须把创新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让创新理念深入人心,让创新改变生活。“中国人去国外扫货,说明我们很有购买能力。为什么不在国内扫货?说明我们的产品质量还不满足要求。通过创新把无效供应变成有效供应,企业效益自然就会好。”
提交两会审查、讨论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20多项指标突出了创新发展理念。“指标就是指挥棒,纲要草案中特别强调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彰显了执政理念的新成果。”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方玮峰说。
——创新,始终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车黎明表示,通过创新驱动,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不断释放,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亮点频出,发展不断加速,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新引擎。这些新经济构成的新动能,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持续利好。
“当创新形成一种文化,内嵌到每一个人的观念中,人类自身的发展就拥有了用之不竭的动力。”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家明说。
全国人大代表、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认为,科技创新是赢得主动的“先手棋”,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尤其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实现创新驱动,就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我们国家只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才能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巨大推动,才能在世界上有影响力、有发言权,而这正是我们肩负的职责使命。”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朱志远说。
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
“创新驱动,创新是源头,驱动是下游,是成果转化。”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说,现在科技创新还是“后发优势”居多,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发挥“先发优势”,这是国家开始重视创新源头的体现。
“我们经常讲结构调整当前看是一碗饭,长远看就是一条命。对企业来说,加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是唯一生路。”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