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深层次解读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8日晚宣布,已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这意味着这家1997年才进入轿车领域中国民营汽车企业,将吃下1927年就已成立的豪华汽车生产商沃尔沃汽车公司。
业界认为,这一蛇吞象式的“不对称收购”,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外向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翻翻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制造历史,一个明显的“短板”很难回避:自主品牌厂家在豪华轿车领域一直乏善可陈。虽然一汽拥有诞生于1958年的红旗轿车品牌,品牌价值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但是红旗轿车的市场表现一直未能与其品牌价值相匹配。而且红旗品牌的较高知名度也局限在国内汽车市场,缺乏国际通行的认知度。
而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将使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首次拥有一个全球通行,尤其是欧美日等汽车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也认可的价值巨大的豪华品牌。吉利可以依托沃尔沃的核心知识产权,打造全新的高端品牌,进一步提升吉利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和国际认知度。
中国首位研究汽车产业的应用经济学博士乔梁认为:“从资本市场来看,此次收购对于吉利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过去大家对吉利的印象就是低端、不够安全,此次如果能够成功地吸收沃尔沃的核心技术,将它的技术、产品、市场全部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将重塑吉利在大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回顾吉利造车13年来走过的路,其品牌理念和企业发展思路一直在不断进化。从最早吉利提出的“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后来变成“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再到“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汽车”,吉利的管理理念、竞争策略和发展模式不断随着国家政策的倡导和市场需求的走向作出相应调整。
从最早杀入3万元以下汽车市场血拼起家,到果断舍弃3万元以下市场,推出帝豪、上海英伦、全球鹰等中高端品牌拉高形象,再到收购全球豪华品牌沃尔沃欲圆豪华梦,吉利的成长历程也是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激烈的汽车业中转变发展方式寻求突围的缩影。
在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中,我们应当注意到,吉利“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其背后有国内银行、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吉利依托的是中国汽车市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的主场优势。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将成为沃尔沃轿车的第二个本土市场。作为国际知名的顶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轿车将在发展迅速的中国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2009年,在欧美日等主要豪华车市场大幅萎缩的背景下,中国豪华车市场却以超过40%的增速高速增长,其中,沃尔沃轿车去年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80%以上。从整体市场趋势分析,业界预测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延续增长势头,产销有望达到1500万辆以上。中国汽车市场也将在未来几年,在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护航下,进入又一个黄金发展期。这些都给吉利收购沃尔沃带来巨大的“加分因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汽车业快步走过了旨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企业高速发展期。但是应当承认,这种合资模式并没有帮助中方掌握多少核心技术。而在吉利对澳大利亚DSI、锰铜公司和沃尔沃的收购中,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都成为打动外方促成收购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某种角度看,这是中国汽车业依托海外并购这种方式和全球最大新车市场的诱惑,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以市场换技术的有效尝试。
在吉利与福特签约之前,外界数次猜测这一收购会因为知识产权难以分割清楚而搁浅,这实际上反映了这起并购的最大难点。福特1999年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双方的技术融合和依赖已经入血入骨。在这种背景下,吉利剑指核心知识产权的收购标的难免使福特产生种种顾虑。
双方签约后,福特汽车发布的声明中表示,在知识产权使用支配方面,福特汽车已与吉利达成了协议。协议将使沃尔沃汽车与福特汽车双方都能推行各自的商业计划,并能合理地避免误用。这些协议也将允许沃尔沃汽车能把沃尔沃汽车使用的一部分福特汽车知识产权转让给第三方,包括吉利。
福特汽车还表示,为了确保平稳过渡,在交易结束之后,福特汽车将继续与沃尔沃汽车在多个领域内进行合作,但不会在沃尔沃汽车业务上持有任何所有权。交易完成后,福特汽车还将在不同的阶段继续为沃尔沃汽车提供传动系统、冲压部件及其他汽车零部件。为确保剥离过程平稳完成,在过渡期间,作为交易的一部分,福特汽车也已承诺会在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常规部件的模具等方面提供支持。 (据新华社北京3月29日专电)